维尔托夫效应,切尔科夫效应是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4 14:41:06

电影诞生的一百多年里,有很多关于它的争议,这些争议中有关于大师的,诸如卓别林和基顿谁才是默片时代的王者,有关于电影的,诸如《教父》和《肖申克的救赎》那个影片更伟大,当然也有关于长镜头和蒙太奇电影美学观念的辩论。这些争论在延续了百年的电影历史中难有个结果,可能这些争论就如同电影中那些永恒的戏剧冲突一样,将随着电影事业的发展,永远的依附在光影世界之上。

从微观上讲,每个电影镜头都是由无数个有规律变化的画面组合而成的,而所谓的蒙太奇,是将若干个画面元素,通过剪辑或者构图的方式,用丰富多样的规律联系在一起,从而用影像的组合或反差,将营造的情绪,通过银幕构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影像效能传递给观众。电影在经历了百年的发展之后,已经没有纯粹的蒙太奇或者长镜头之说了,这两者在光影美学上各有优劣,长镜头更适合一些史诗级的画面,更有利于描述时光自然的流逝,更有利于观众客观的理解银幕上图像所传达的信息。而蒙太奇则更适合表现导演个人或者电影创作者渴望要传达给观众的情绪。

维尔托夫效应,切尔科夫效应是什么(1)

在电影历史上,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联,曾历经了一场,由苏联政府主导的蒙太奇运动。而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部至今仍作为电影人必修课的蒙太奇经典之作《战舰波将金号》。这部影片由蒙太奇大师谢尔盖.爱森斯坦森执导,作为蒙太奇理论的学生和重要的倡导者,爱森斯坦森有一套自己自成一派的蒙太奇理论,这点上他和苏联的其他电影人如普多夫金,维尔托夫等,有所不同。介于这套理论过于晦涩,简而言之,艾森斯坦森的蒙太奇手法,让他在制作电影时,更关注于电影的表现形式,而经常忽略了电影所要传达给观众的实质性内容。

但是这些丝毫不影响爱森斯坦森和他的杰作《战舰波将金号》的伟大,这部影片上映于1925年,是一部向俄国1905年革命20周年的献礼影片。这部影片很好地刻画了苏联人民,在沙俄政府的长期压迫下,所爆发出的,具有爆炸力量的“革命”情绪,而在刻画这种情绪时,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在影片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部影片上映时,电影还处于默片时代,所以影片中的人物对白,都是通过插入字幕的形式传递给观众的,而在电影诞生后没多久,电影就已经有了配乐,而这部影片的配乐和爱森斯坦森用蒙太奇手法幻化出的光影交相呼应,共同召唤出属于那个时代观众的革命情绪。

维尔托夫效应,切尔科夫效应是什么(2)

很多电影作品的伟大,来源于它对于自己所处年代的意义,就如同我们现在的观众很难理解当年为什么《肖申克的救赎》会在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上败给了《阿甘正传》,同样现在的观众在观看《战舰波将金号》时,很难理解它的影像为何会幻化出的那种富有爆炸性的力量。

仅仅只有76分钟的影片,却被导演分成了5个章节,分别是:人与蛆;甲板风云;死者的呼喊;敖德萨阶梯;胜利大会师。导演通过影像所营造的情绪,带着银幕前的观众,在情绪的氛围里层层推进,并在第四章节敖德萨阶梯中达到高潮,在胜利大会师中得到升华。

维尔托夫效应,切尔科夫效应是什么(3)

在第一个章节人与蛆中,是以瓦库林楚克为首的水手们,在海军军官们刻薄的压榨下,反抗情绪的酝酿。为了表现海军军官或者说是沙俄政府对底层人民的无情压榨,这个片段中展现了一个水手食物的特写——是一块长满了蛀虫的肉。通过对这个食物的特写,导演反向的表达了水手们对沙俄统治阶级的不满。在这个片段中,有一个经典的蒙太奇运用,在这个蒙太奇中,描述了一个水手正在给海军军官洗刷盘子,而在这个盘子上写着“赐我每日餐”。这个时候导演通过剪辑,让银幕上的画面反复的在水手的面部表情和盘子上的字样之间反复切换,而每切换一次,水手的愤怒情绪都会增加一点,直到最后,水手愤怒的摔碎了这个盘子,而摔碎盘子的过程,导演则用了几个不同角度的镜头拼接而成,这样的处理方法,让整个过程充满了立体感和力量感,很好的渲染并表现了水手中蔓延的反抗情绪。

维尔托夫效应,切尔科夫效应是什么(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