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尔托夫效应,切尔科夫效应是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4 14:41:06

到了第二个章节的甲板风云,则是对第一章节情绪和故事的延续,由于腐肉事件中,军舰的军官未给予有效的答复,水手们拒绝食用罗宋汤,以此来表达他们的抗议。而在这个事件的同时,以瓦库林楚克为首的水手们,则已经在宣传和策划起义事件。这个时候军舰上的军官们,还依然执迷不悟,这个时候军舰的舰长做出了一个极不理智的决定,他希望通过武力方式来解决当下的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导演用画面构图上的反差,形式上表现了舰长由强势到失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在画面的构图上,导演巧妙地借助了战舰上的炮筒,通过炮筒和舰长以及水手等人的相对位置的变化,表现了水手和舰长等人的形势变化,这种表达方式,也是蒙太奇常见的一种。

而这个过程中,当舰长威胁要在桅杆上吊死反抗的水手们时,导演切入了一张吊着几个死尸的画面,这个幽灵般的画面,从影像上,表达了沙俄政府的辛辣狠毒。

维尔托夫效应,切尔科夫效应是什么(5)

而甲板风云章节结束的时候,瓦库林楚克被沙俄军官无情地*害了,这时候水手们掌管了波将金号战舰。影片来到了第三章节死者的呼唤,瓦库林楚克的尸体被送到了岸边,敖德萨的群众看到瓦库林楚克的尸体上写着“因为一碗汤”。在这个章节中,为了表现死者,导演给了瓦库林楚克的尸体几个特写镜头,这其中包括他手中的蜡烛,这个章节的画面节奏和故事节奏是整部影片中最为舒缓的,而这种舒缓,是为了更好地为第四章节的高潮部分做铺垫和反衬,而这种舒缓和忧伤的情绪,也更适合本章节中呼唤的主题。

第三章节结束时,敖德萨码头,东升的太阳,以及波将金战舰上升起的一面飘扬的红旗组成了一组蒙太奇,这个片段充满了象征意义,预示着对抗的开始,而那面上色的红旗,在默片时代是极为罕见的画面处理方式。

而全片的经典和高潮发生在第四部分,蒙太奇理论所主张的电影影响力,在这个章节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蒙太奇主张电影的影响力不在于画面流畅有序的叙事,而在于画面的并置。这种并置被爱森斯坦用一种辩证的方式组织起来:正题、反题、最后是合题。如果说前面的水手暴动和岸上的群众对革命的支持是正题,那显然接下来在银幕上闪过“突然”字样之后关于沙俄政府对群众无情的镇压就是反题。

维尔托夫效应,切尔科夫效应是什么(6)

第四章节敖德萨阶梯不仅仅是本片的高潮,还被很多电影人誉为整个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片段之一,这个片段中的很多经典桥段,在它之后的电影史中,被诸多的电影加以引用。当“突然”的字样闪过银幕之后,画面的节奏感被导演通过丰富多样的蒙太奇剪辑手法迅速提速,整个银幕上画面里的人物和银幕前的观众的情绪都瞬间紧张起来。这个过程中,爱森斯坦通过多角度,快节奏的画面切换,表现了这场其实在历史上并没有存在过的屠*。有统计,在6分钟的时间,整个不到192级的阶梯上,导演共切换了150多个镜头,对这段屠*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表现。而蒙太奇的力量,绝不仅仅是多角度那么简单,慌乱的,不同惊恐面部情绪特写,滚滚而下的群众和井然有序,没有面部表现的沙俄军队,形成的巨大反差,让银幕前的观众,感受到了这种镇压的无情和残忍。

维尔托夫效应,切尔科夫效应是什么(7)

而在画面的切换中,这个片段里出现了几个对电影史影响深远的镜头,一个是小男孩被沙俄军队打伤之后,绝望的母亲抱着男孩逆着人流而上向军队求救,但是最后仍然被无情的*害。另一个镜头是年轻的母亲推着婴儿车在阶梯上手足无措时被残忍的*害,而这个时候的婴儿车沿着阶梯向下滚动,随着婴儿车向下加速滚动,带动了整个蒙太奇,以及整个银幕上画面的加速。加速的画面,群众们惊恐的面部特写,军队的屠*,导演通过蒙太奇手法将以上画面元素进行组合,让流动的光影画面形成了史诗感,交响乐的节奏效应。

维尔托夫效应,切尔科夫效应是什么(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