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皇长子豪格在与多尔衮的竞争中,原本已经占有了优势,但是因为自己大言不惭的一句“德小福薄”,痛失皇位。皇位的争夺首先是在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与皇太极的弟弟、睿亲王多尔衮之间展开的。
当时,各方势力的分布及支持情况如下:
正黄旗、镶黄旗,由皇太极亲掌,皇太极死后坚决支持由皇太极的儿子继位并至执掌两黄旗。其中最坚定的支持者就是康熙初年辅政大臣索尼、鳌拜为首的八名两黄旗的高级将领。
正蓝旗,由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掌管,豪格时年34岁,全力支持豪格。
正白旗、镶白旗,由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的三个儿子,即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掌管,坚决支持多尔衮继位。
尽管多尔衮兄弟仅仅掌握着两个白旗,但是这两个旗却是是八旗中实力最为强大的正白旗和实力仅次于正白旗和镶蓝旗、排名第三的镶白旗,加起来的实力比豪格手中的正蓝旗和支持豪格的两黄旗加起来还要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正红旗、镶红旗,由当年“四大贝勒”之首的大贝勒、礼亲王代善家族掌管。代善为了政局的稳定,表示支持由皇太极的儿子继位。
镶蓝旗,由舒尔哈齐第六子、阿敏之弟,郑亲王济尔哈朗掌管,由于济尔哈朗能有当时的权势和地位,全都仰仗皇太极所为,所以也是坚定的支持由皇太极的儿子继任皇帝。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这个政治格局态势可以看出,豪格占据了夺取皇位的主动与优势地位。
但是原本处于极为有利位置的豪格优柔寡断,缺乏当仁不让的果敢,迟迟没有关键性的行动,又在最为紧要的关头大言不惭的说了一句“德小福薄”,不仅引得自己立马遭到了多尔衮兄弟的反扑,也使支持他的力量大失所望,而多尔衮口口声声他“无继统之意”,使双方重新陷入僵局。
与此同时,尽管多尔衮夺位呼声很高,但是如果贸然继位,毕将引起其他旗的极力反对,特别是当时两黄旗与两白旗已经处于武装对峙状态,稍不留神就会擦枪走火,日渐兴盛,形势一片大好的满清政权也将因为内部的分裂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最终,不管是豪格还是多尔衮,一方继任皇帝,必然引起另外一方的不服,两人同时失去了继位的资格,而抛开豪格统领的正蓝旗以及多尔衮三兄弟掌管的两白旗,其他五旗已经明确表示要立皇太极的儿子为帝,因而新君也将从皇太极的其他儿子,也就是福临和博穆博果尔之间产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博穆博果尔的生母麟趾宫贵妃虽然地位更为尊贵,但她与皇太极毕竟是“二婚”,永福宫的庄妃则是从12岁开始就是皇太极“原装”的妃子,因而皇九子福临继位为大清皇帝。博穆博果尔的生母麟趾宫贵妃比福临的生母永福宫庄妃级别更高,地位更为尊贵。
皇太极共有五宫后妃,按照尊卑顺序排以此是:正宫皇后哲哲、关雎宫宸妃海兰珠、麟趾宫贵妃娜木钟、衍庆宫淑妃巴特玛璪以及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
按照这个勋被顺序来看,麟趾宫贵妃要比永福宫庄妃级别更高、而且是高出三个级别,地位也更加的尊贵,特别是在关雎宫宸妃去世后,在后宫之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自然她生出的儿子博穆博果尔也将比福临更加的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