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森纳协定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中国发展处处受制于它?中国是怎么冲出重重壁垒发展至今的?
大家好我是沐沐,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是限制中国发展的瓦森纳协定,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点赞评论加关注,我们接着往下看。
一直以来,中国制造给人留下的印象好像只有廉价、质量差以及山寨,在大众的共识中,中国科技好像也是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些错觉让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中国是不如那些西方大国的。也许,曾经在某一段时期内,它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事实,但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当时的模样。
由中国制造的国货不仅赢得了国内一阵热捧,还在国外掀起了时尚潮流,中国的科技发展也早已进入世界前列。
前段时间,法国媒体《世界报》曾指出:中国的科研研发能力,早已超越世界各国的想象。
它表示:中国的军备已突破了重重技术壁垒,不仅实现了弯道超车,甚至已经开始逆袭,从被技术封锁,变成技术反封锁,还说这是一个惊艳绝伦的过程,绝对是一出精彩的大戏。
如果不熟悉这段历程的人,也许会觉得这是不是有些夸张了,不就是科技取得了一点进步吗,哪个国家还没有进步呢?况且中国如今的技术又不是全部领先世界,有什么好单独拿出来夸的呢?
但熟悉这段历程的人就知道,中国这段路走得太过曲折,能获得如今的成就和外媒的认可,这其中没有半点夸张的成分。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要从“巴统”说起了。
巴统,是“巴黎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的简称,从这个名字我们也能看出来,它的功能是“输出管制”。
没错,它就是由17个技术先进、工业发达的国家组成,成立的初心就是禁止向当时的苏联以及其他国家出口尖端装备以及转移技术,说白了就是发达国家为了遏制别的发展而设置的壁垒。
上个世纪,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也一直跟着苏联的脚步前进,自然也在被禁止出口的先进技术和尖端设备的名单内。
那时候的中国一穷二白,工业基础基本是空白,连研发先进技术的工具都没有,研发之路便走得格外崎岖。
比如,我们都知道我国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但却不知道因为这些限制,我国研究原子弹的团队,当时连先进的计算设备都买不回来,整个计算过程只能用手摇计算机完成。
吃苦耐劳,是中国人流传了上千年的品质,这一次它依然发挥着巨大作用,虽然工具用得不顺手,没有新的技术和设备可以参考。
但我们还是完成原子弹、氢弹等研究,也顺利地建立起工业体系,有了“基建狂魔”、“工业大国”等称谓。
本来在苏联解体后,巴统失去了目标,按理来说,我们独自艰难探索的日子应该到头了,但没想到西方国家又整出了一个替代品,它的名字就是《瓦森纳协定》。
1995年9月,美国、日本、英国等28个科技先进的西方国家,在荷兰瓦森纳召开高官会议,决定要加快建立常规武器和双用途物资、技术出口控制机制;
1996年7月,在美国操纵下,在奥地利维也纳有33个国家签署了《瓦森纳协定》,决定从当年11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控制清单和信息交换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