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初次进入太空,杨利伟去太空获益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4 21:16:15

与死神擦肩而过,带给杨利伟的不是畏惧,而是更大的勇气。1996年,杨利伟从飞强击机改为飞歼击机。歼击机的危险系数要比强击机大多了,仅一个战术格斗动作的过载压力就比强击机大6倍。

杨利伟初次进入太空,杨利伟去太空获益(5)

歼七战机

然而,没有犹豫,没有退缩,杨利伟坐进了歼击机的座舱。新课目飞行,他第一个试飞;在同一批飞行员中,他飞行小时最多,被部队评为“十佳飞行员”。

1997年,选拔航天员的消息传来,杨利伟在申请表格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经过飞行员生涯的磨炼,一个信念在他的心里越来越坚定:祖国给我打造了钢铁翅膀,我就要飞得更高、更远!

身体初检之后,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宿双宁对他悄悄交底:“回部队注意身体,不要受伤。”杨利伟明白,这是在暗示自己已经入选。然而,回到部队,他依旧驾机执勤、训练。那一年,他飞的时间达到150多个小时,超过了平时正常飞行时间的一倍。部队训练,他主动飞最危险的拖靶机,让自己成为“蓝军”攻击的目标。

加入航天员队伍后,迎接杨利伟的是更加严酷的训练。离心机,像一只巨大的铁钳,紧紧夹住旋转舱,在圆形的超重实验室里飞速旋转。转瞬之间,杨利伟全身的血液好像被甩到脊柱上,五脏六腑好像被压成了一张薄薄的纸片。超重值逐渐加大到自身重量的5倍、6倍……直至8.5倍,在这泰山压顶一般的“人造重力”压迫下,一般人会感觉眼前发灰、发黑,意识逐渐丧失,甚至危及生命。按规定,航天员训练时如果感到压力难以承受,就可以按下警铃按钮叫停。但是,在无数次煎熬中,杨利伟从来没有碰过这个按钮!

“战胜不了自己,怎能征服太空?”抱定这个信念,杨利伟毅然闯过重重难关。低压缺氧训练,相当于以每秒15米的速度,被快速提升至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氮气在血管中形成气泡,在人体中乱窜,一旦形成气栓就可能危及生命;高空跳伞,一名战友的脚踩到了他的降落伞,眼看降落伞绳子就要缠在一起,他眼疾手快及时避开。

2003年年初,选拔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梯队的序幕拉开了。就在这时,一个噩耗从大洋彼岸传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6.3万米高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遇难。灾难接踵而至:俄罗斯“联盟”号飞船降落时偏离预定着陆区;巴西运载火箭发生爆炸……

杨利伟初次进入太空,杨利伟去太空获益(6)

哥伦比亚号爆炸

有的领导不由得心里打鼓:这些消息会不会给我们的执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选拔带来影响?然而,事实很快消除了他们的担心。“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出事那天,杨利伟平静地看完电视新闻,转身回到自己的宿舍,面对墙上张贴的飞船座舱图表细细揣摩起来,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他说:“这些灾难只能提醒和督促我们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好。”

最后几次模拟考核,杨利伟几乎没出什么错,领导们惊讶不已。教员拿出长长的考核现场数据记录:“令人吃惊,但确实如此,这是专家打的分!”

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执行首飞任务前,心理医生问杨利伟:“如果让你首飞,你的心情会怎样?”杨利伟沉思片刻,坚毅地回答:“我想,我会比平时训练更放松、更平静,因为我已经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杨利伟初次进入太空,杨利伟去太空获益(7)

,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