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之前首先要做好的工作就是测量,施工测量包括长度的测设、角度的测设、建筑物细部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建筑物细部点高程位置的测设及倾斜线的测设等。
不同放样手段
全站仪坐标放样在计算机普及和发展的同时,全站型电子经纬仪即全站仪(Totalstation)迅速发展取代了传统的光学经纬仪。计算机的普及使用为放样数据的求取精度和求取工序、速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全站仪则在具体的放样工作中简化了放样工作程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测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站仪已经越来越普及于各测绘单位和施工单位,现在各个厂商生产的全站仪都配有施工放样模式,使用方法简单易懂。首先是光学对中及整平,然后是测站点设置接着是后视点设置,最后输入放样点坐标,开始放样,完成后按“下点”键,继续放样。
从传统的经纬仪放样方法发展到全站仪坐标放样方法。无需做任何放样数据的计算,放样的工序简化了,放样的精度提高了,而且不受地形的限制。但是由于工地现场环境的复杂性,如堆料、不通视等因素的影响,降低了劳动效率,而且放样一个设计点往往需要来回多次移动目标,须2~3人参加操作,这是全站仪坐标放样方法的不足之处。
RTK技术放样阶段RTK(RealTime Kinematic)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
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RTK技术的关键在于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RTK技术的出现使施工放样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不但克服了传统放样法和坐标放样法的缺点,而且具有观测时间短,精度高、无须通视、现场给出精确坐标等优点。经现场检测,在距离参考站约3公里处,平面定位误差小于5cm,高程误差小于10cm。GPS接收机只要1-3min就能进入RTK工作状态,在此状态下lmin内即可得到厘米级的点位精度。
RTK技术特别适合道路等大批量设计点位的放样工作,尤其是道路边桩,征地范围线等放样。无须沿途布设图根控制点,从而减少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密度,节约经费,节省时间。由于其无须通视等优点和可以单人作业更显示出其优越性。中海达公司的HD5800一体化蓝牙RTK-GPS系统,RTK水平精度可达1cm;RTK垂直精度可达3cm;最大工作距离25km,在10km范围内为最佳状态。
尽管如此,GPS接收机昂贵的价格还是让很多中、小型施工单位望而却步,它还无法做到像全站仪那样普及,这是推广RTK技术放样的最大障碍。
RTK与全站仪的比较
1.使用条件
全站仪的使用必须有充足的可见光,因为在实现了自动测量后仍旧需要人眼进行目标的瞄准,如果光线较弱就影响了对目标的观测;其次还要有光学通视,也就是在目标物与观测仪之间不能有遮挡物,以防止瞄不准目标或者测量不出数据。
RTK技术不需要很强的光线,但是要求对天的光学通视, 因为此技术要利用人造卫星的信号,而此信号又比较弱。因 此要求在开阔的天空下进行;RTK各主机之间不需要光学通 视,即固定不动的主机以及流动站的主机不必光学通视,因 为连接使用的是无线电信号。
由于实际中对天的通视要比光学的通视更易于实现,所以RTK技术应用的更为广泛。
2.测量的距离
一般的全站仪可以说是短距离测量工具,因为其最长的测距也就1500m,再远的话人眼就会难以辨认目标;而RTK技术的一般测量距离在10000m左右,因此在实际的测量中可以一次性地完成测量任务。
3.测量的误差
正如上面提到的测量距离问题,由于全站仪要在实际的测量中搬站,在此过程中会产生误差,毕竟每个站点都不是绝对的精确,这一理论叫做误差传播理论即搬站的次数越多,累积的误差值也就越大。由于RTK技术在测量过程中得到的每一点的误差都是相对于基准站而言的,不会像全站仪那样出现误差传播的问题,更不会有误差累积的后果。
4.引点问题
无论在发达的城市还是在落后的乡镇,控制点的数目都不足够。此时使用全站仪不可避免地产生误差的累积效应;而使用RTK技术就不必担心控制点的问题。
5.人员问题
全站仪实施测图至少要3个人,且都是专业人士;而RTK只需要一个专业人士,此外放样的效率也是极大的优于全站仪。
基础测量内容
已知长度的测设
(1)将经纬仪安置在直线的起点上并标定直线的方向。
(2)陆续地在地面上打入尺段桩和终点桩,并在桩面上刻画十字标志。
(3)精密丈量距离的同时,测定量距时的温度及各尺段高差,经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及倾斜改正后,求出丈量的结果。
(4)根据丈量结果与已知长度的差值,在终点桩上修正初步标定的刻线;若差值较大,点位落在桩外时,则须换桩。
已知角度的测设
测设已知角度时,只给出一个方向,按已知角值,在地面上测定另一方向。
建筑物细部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
▶ 直角坐标法
▶ 极坐标法
▶ 角度前方交会法
▶ 距离交会法
▶ 方向线交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