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根据 academictree.org、维基百科、nobelprize.org 等网站整理,自最左诺佩特向右显示了学术代际继承关系,黑色箭头附近的红色字体表明导师与学生的具体关系以及前者指导后者的时间。每位科学家所属的主要领域写在其生卒年下方。特别地,我用蓝色字体标出学生在导师处的主要研究方向;例如,诺佩特在其博士导师西奥多·布夏(Theodor Bücher)处的主要工作是研究线粒体的形成与形态。[13]
这张图展现的7位科学家中,有几位的名字格外响亮。
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Otto Heinrich Warburg)因为其对呼吸酶的发现和研究而荣获1931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Hermann Emil Fischer)因为其对嘌呤和糖类的合成而荣获1902年诺贝尔化学奖,但他更出名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费歇尔投影式(Fischer projection),本科有机化学课必讲内容。
奥古斯特·凯库勒(August Kekulé)可能更著名一些,毕竟苯环的凯库勒式(Kekulé structure)进入的是高中课本,甚至他的梦(Kekulé's dream)—— 因为梦见头尾相衔的蛇(ouroboros)而想出了苦苦思索的苯环结构,都进入了高中教材。
阿道夫·冯·拜尔(Adolf von Baeyer)因为合成靛蓝(indigo)而荣获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落后于他的博士生费歇尔,没办法学生太优秀了;他还发现了酚酞,进入了初中教材。
我们可以看到,费歇尔→瓦尔堡→布夏→诺佩特→哈特尔,他们的研究一脉相承,渐次推进,非常连贯。瓦尔堡在博士期间细致地研究多肽分子在与呼吸有关的氧化反应中发挥的作用和代谢机理,并且由于自己的医学背景,使得布夏在博士期间致力于理解血红蛋白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而,当诺佩特开始读博,研究细胞呼吸作用的线粒体如何形成、如何功能则成为当时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焦点;接着,哈特尔恰逢其会地由对线粒体输运蛋白的研究发现分子伴侣。顺理成章。
参考文献:
[1] Autobiography of Franz-Ulrich Hartl (2012)
[2] Die Steuerung peroxisomaler Enzymaktivitäten durch Schilddrüsenhormon in der Leber der Ratte. DNB 850819857, Dissertation, Heidelberg 1985.
[3] Obituray: Water Neupert (1939 – 2019), Cell 178, August 22, 2019
[4] Principles that Govern the Folding of Protein Chains, Science 181 (1973) 223-230
[5] A mystery unfolds: Franz-Ulrich Hartl and Arthur L. Horwich win the 2011 Albert Lasker Basic Medical Research Award
[6] laskerfoundation.org/winners/chaperone-assisted-protein-folding/
[7] Nature 337 (1989) 620
[8] Nature 341 (1989) 125
[9] John Ellis, Proteins as molecular chaperones, Nature 328 (1987) 378
[10] Arthur L. Horwich, Chaperonin-mediated Protein Folding, J. Biol. Chem. 288 (2013) P23622
[11] dls.nycu.edu.tw/faculty/faculty-member.html
[12] atlasgeneticsoncology.org/Genes/GC_HSPD1.html
[13] academictree.org/cellbio/peopleinfo.php?pid=57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