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灾难化想象」
想想最坏结果能不能承受
前段时间朋友给我发微信,迷茫选工作的问题:
A:体制内编辑,稳定、没什么晋升空间
B:连锁酒吧运营,工资低、但肯拼的话就能往上走
最近正好在学心理咨询的我一个激灵,有种有人送上门当小白鼠的感觉。
我先问了他的想法。他说,体制内做到 50 岁也就那样了,并且也不算轻松,而另一边的运营他又担心自己胜任不了,老板给他画大饼之类的。
听起来他不想要 A,对 B 又有很多疑问,所以迟迟下不了决定。于是我决定继续追问一下他的担心:「你具体担心的是什么呢?它多大概率会出现?如果出现的话结果是你能承受的吗?」
▷ 《悠长假期》
问完这个他过了一会儿才回复:你这么引导了一下我觉得没那么难了。
我最担心的一个是自己学不会,但这不太可能;还有一个是疫情冲击行业,但想想前面几年这个品牌都挺过来了,发生的概率也不高;最糟糕就是没工作,没工作就换工作呗,人生并不会完蛋。
当那些迷茫、焦虑背后的想法都具体起来,发现糟糕的感觉可能是我们的灾难化想象,而最坏的结果是可以承受的时候,就像层层拨开云雾落到一张安全网上,做出决定也没那么难了。
可能有人说,如果两个选项都不满意,为什么不再找找别的?
如果人生总是能遇到更好的选择,那我们也不用那么纠结了。但现实往往是,需要面对一个不怎么样的选择,和另一个也不怎么样的选择,这个时候需要一些做决定的果断,以及承担最坏结果的勇气。
找不到方向的时候
日子也得好好过下去
我经历过很长的迷茫期。从大学到刚毕业大概 6、7 年的时间,我被「一定要找到自己想做的事」这样的信念驱使,各种折腾;也因为很久很久都没找到那个答案,产生过很严重的焦虑感和自我怀疑。
在这之前,接受的是「只要成绩好就行」的教育,自己也会把分数当成最重要的目标,从没认真想过自己喜欢什么。以至于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毫无主见,听班主任的话报了觉得会更好找工作的经济学。
但进了大学,我发现自己真的很难对这门学科感兴趣。快毕业了,周围的同学大都进了银行和会计师事务所,我开始了疯狂试错:实习,考研,换工作,换城市……一个喘口气的机会都没给自己留。
▷ 《问题餐厅》
其实现在想想,当时很多选择都是缺乏规划的,但就是停不下来,心里被一个着急的声音追赶着,总觉得没找到那件事之前,人生都不算真正开始。
现在,虽然也会阶段性地经历迷茫,但好像已经不再执着于找到那个答案了。回想起那几年,我最大的感觉是遗憾:除了辛苦地把行李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适应一个又一个工作环境和学习领域,我对那几年的记忆几乎是空白的。没有好好跟朋友出去玩,也很少心安理得让自己放松。因为把生活的目标定义为单一的「找到那件事」,我好像错过了真正的生活。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四分之一人生危机,一般从二十出头到三十多岁,临床心理学家 Alex Fowke 将其定义为「围绕职业、人际关系和财务状况的不安全感,怀疑和失望的时期」。那是非常真实的迷茫,很多人都在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