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下沉电商市场“新势力”淘集集,最终死在了2019年末。
“向伙伴们说声对不起,这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条微博。”12月9日,淘集集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由于资金未能如期到账,不得不宣布淘集集本轮并购*失败,接下来公司将寻求*清算或*重整。
12月9日,闻讯而来的商家、客户以及员工堵在了淘集集上海总部五牛控股大厦门口,希望讨要一个说法。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淘集集所在的26楼当日依然对外开放,但办公区域已经没有员工上班的身影。同时此前淘集集所在的27楼已经上不去。淘集集内部员工表示,27楼员工已经全部通知休假。
据悉,淘集集还在两个月的自救*中挣扎前行,如今急速陨落,留给业界不少启示。
淘集集暴雷,自救*计划落空
今年上半年,淘集集平台危机就已浮现。
6月初,淘集集宣布启动B轮融资,拟融资2亿美元,融资完成后估值预计达到8亿美元。然而这笔钱一直未能及时入账。据第一财经报道,投资方希望能再观望一下淘集集的用户数据增长表现。
为了争取顺利完成B轮融资,淘集集创始人张正平想出了一招,将部分属于商家的货款,用来投入营销,以换取用户快速增长,等数据过关了,再利用投资方的到账资金,来弥补所挪用的商家货款。
也正是这一操作,将淘集集送上了不归路。
9月,淘集集没有等来这笔“救命钱”。同时,此前就察觉到货款无法提现,或者有延缓到账情况发生的一些商家,聚集到淘集集上海总部索要欠款,平台危机一触即发。
为了应对“围城事件”,淘集集给出一份协议:与国内某大型集团进行*并购(条件是商家“债务*协议”签订率达到51%),收到支付的收购价款1个月内,向商家偿付债务金额的20%,剩余债务延期至公司估值达到20亿美元或上市时,由创始人张正平及其高管团队通过股权质押或转让股权的方式来偿还。
不过,这一解决方案遭到了绝大多数商家拒绝,认为淘集集并没有披露哪家大型集团参与并购,也没有上市的具体时间表,看起来毫无诚意。
随后,淘集集又发布了一份“淘集集与供应商代表联合声明”,淘集集主要经营模式由商家入驻模式,调整为合伙人自营模式:现有主要供应商转为淘集集*合伙人。
这一次,尽管还有不少质疑声,但为了能拿回货款,不少商家仍选择了签约。
今年10月31日,淘集集官方发布*并购进程通报内容,“10月23日,供应商债权人完成51%债务*协议签定;10月28日,收到资方书面TS,签定投资意向书。当前淘集集并购*进展顺利;公司运营稳定;平台运营稳定。”
乍看之下,淘集集货款危机有望解决。然而,不久之后情况便急转直下。
11月28日,因投资方申请诉前保全,淘集集公司支付宝账户被司法冻结,直接造成淘集集平台货款退款无法正常支付,工资无法支付。淘集集面临账面无钱可用的尴尬境况,无法维持基本的运营,遂宣布并购*失败。
钛媒体注意到,就在一个星期之前,淘集集还发布公告称,已经与国内大型集团顺利签署股权投资协议,目前处于等待打款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