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黄长睿撰有《燕几图》
燕几除用于宴席外,又可陈设古玩、书籍等。“燕几图”能灵活变化为25种形式,76种格局,如长方形桌、T形桌、门字形桌等。其摆放有规律有法则,类似今日的组合家具。
《燕几图》示范的部分组合形式
案几有大有小,但都以六为度,因取名“骰子桌”。他的朋友宣谷卿看见这套“骰子桌”后,十分欣赏,再为他增设一件小几,以便增加变化,所以又改名“七星桌”。七巧板的雏型,就在这兼备实用价值和艺术审美的图形拼合中产生了。
《燕几图》(局部)
《燕几图》可谓中国第一部家具设计专著,作者以超群的聪明和智慧,创造出中国家具史上“第一部组合家具设计图”。
美中不足的是,黄伯思的燕几中只有长方形,虽然可以拼出多种巧妙的图形来,毕竟变化有限。
套几可以说是燕几的发展,是清代制作的十分有特色的家具。“套几”就是一组有同样造型但大小不等的方形或者长方形几案,三个或四个一组,因此有时候又称其为“套三”、“套四”。
清代 红木绳纹套几(一套四件)
套几由外到里相互嵌套,逐一减小,可以叠在一起使用,也可以分开单独使用。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变化,同时可分可合,便于陈设,使用方便,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家具类型之一。
· 蝶几与匡几 ·
元明两代,中国的组合式家具顺应都市生活的需要,有了长足发展。许多能工巧匠都借鉴黄伯思的《燕几图》,运用平面木块进行“纸上谈兵”式的设计。
到了明代,有个明叫严澄的官员根据《燕几图》的原理,大胆引进三角形,设计成一套十三件的几案系列,合起来呈蝶翅形,被称作“蝶几”、“蝶翅几”。其分开组合的图形可达百余种,明代的戈汕据此编成《蝶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