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棒馍的做法视频教程,棒棒馍的100种做法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6 03:33:50

棒棒馍的做法视频教程,棒棒馍的100种做法(1)

渭南青年网头条号(www.wnyouth.cn编辑/阳光)首届中华馍(蒲城椽头馍)暨中华馍文化馆建设论坛于近日在西安圆满召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张建新、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张鸿、农业品牌化智库—农本咨询贾枭、陕西省烹饪协会会长李曦、渭南市烹饪协会会长王晓莲、蒲城县著名传统文化作家赵作雨、蒲城县椽头馍技艺传承人宋转运、蒲城县商务局局长唐飞龙等论道中华馍(蒲城椽头馍)文化奇葩。现场采取媒体提问、专家作答等互动环节,领导嘉宾同与会专家学者交流研讨了中华馍文化发展历史、渊源及前景;馍在饮食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小麦对人体的营养提供方面;蒲城椽头馍特殊工艺及地域属性;蒲城椽头馍的历史、现阶段政策、未来的展望等,论坛会上专家学者广开言路、群策群力。

张鸿院长在论坛上发言,椽头馍虽小,却是大民生,他总结为:“小馒头,大文化;小馒头,大产业;小馒头,大品牌”。他强调,要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思维,结合“互联网 ”,打造出蒲城椽头馍吃、做、销独树一帜,将蒲城椽头馍销售到北京、甘肃、新疆甚至世界各地,八百里秦川小麦都可以发展为椽头馍的原料产地。张鸿院长对“有来头,更有吃头”的蒲城椽头馍文化、品牌主题的阐述得到参会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的一致赞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张建新和贾教授就蒲城椽头馍特色发表看法:一是原料的独特。经抽样检验,蒲城椽头馍所用小麦面筋含量达到26-28%,国家的标准为24%,达到了优质原料标准;二是做法的独特。蒲城椽头馍经“起、压、称、排、搓、飞、饧、蒸”8道工艺制成,它具有“形如椽头、色白似玉、味香可口、嚼之韧劲”等特点;三是酵面的独特。制作椽头馍所用的发面酵面,是用上次蒸馍时留下的老酵面,是按比例加入黄酒、醪糟汁和老粬特制而成的酵面,如用化学酵母,做出的馍就缺少原始麦香味,容易开裂和霉变,不易存放。

蒲城椽头馍以其形如“椽头”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清代名相王鼎曾以此相赠林则徐,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来西安指名要吃“椽头馍”后被列为清廷贡品。蒲城椽头馍,凡是吃过的人,无不拍手称绝。椽头馍在制作方法上别具一格,蒸馍时不使碱,发酵程度要求严格,面团要反复盘揉,所以椽头馍内酥外光,含水分少,不佐菜疏吃,则甘香满口,且便于携带,又耐久贮,成为宴会待客,馈赠亲友,外出旅游必备美食。目前,以椽头馍为龙头,蒲城馍产品发展了干馍、棒棒馍、油馍、花卷、花馍、石子馍等系列馍品,全县馍生产企业180家,其中椽头馍生产企业50家,销售企业300余个,从业人员1.2万余人,年产值达3.7亿元。近年来,蒲城县致力于挖掘发扬传统文化,以“食品”为先,成立椽头馍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出台补贴、奖励等多项政策,加大对椽头馍企业的扶持引导,并聘请农本咨询制定“蒲城椽头馍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战略规划”,为蒲城椽头馍产品设计出生动形象的的品牌标志、传播口号、产品包装,并对原料、生产工艺等产品标准进行逐步规范。如今,400多年历史的蒸馍技艺被评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来头,更有吃头”成为蒲城椽头馍最响亮的传播口号。

中华馍(蒲城椽头馍)暨中华馍文化馆建设论坛上领导、嘉宾、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蒲城椽头馍品牌战略的实施,是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重大举措,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农业深加工的引导和创新,是传统食品在转变生产方式、创新发展思路上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营养产品的总需求急剧增加,蒲城椽头馍产业是上游连三农,下游惠民生的基础产业。预计到“十三五”末,蒲城馍产业保持不低于30%的增长速度,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以上。现在蒲城县委、县政府更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发展网上销售,年培育10家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蒲城电商企业。在西安及北京创建蒲城椽头馍产品展示馆和分销中心,将椽头馍产品推向全国势在必行,建设蒲城馍生产示范基地及产业聚集区亟待开展。此次“中华馍文化(蒲城椽头馍)”暨中华馍文化馆建设论坛在西安的成功召开,更加明确了蒲城椽头馍产业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标志着蒲城县实施品牌战略,推动椽头馍品牌产业化发展工作全面展开,乘着此次论坛东风,中华馍文化(蒲城椽头馍)之花将绽放全国,同时更加坚定了蒲城县委、县政府加快“中华馍(蒲城椽头馍)文化馆建设的决心和步伐,蒲城椽头馍产业必将扬帆远航。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