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与诗结合,让诗更有趣
比起晦涩难懂的词,孩子更愿意听故事。在要求孩子背下一首诗之前,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讲这首诗相关的故事,让孩子知道这首诗要表达的意思和逻辑,比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孩子不知道鸟飞绝是什么意思,也不只是“万径”是什么,明明是“钓鱼”,为什么是钓雪。
这事不凡教孩子查询一下诗人的历史背景,理解之后,孩子背起来就很容易了。
- 诗与现代景点相结合,让孩子活学活用
古代的许多诗,很多是写景,以景寄情。而这些景其实都是可以和现代的景想结合的。
朋友圈里有一位妈妈,经常带孩子出去旅游,但是并不是只看景,而是会跟孩子说,这个地方曾经有哪些诗人经过,曾经留下过什么样的不朽诗篇,曾经诞生过什么样的历史与传说。
通过这个过程,诗词对于孩子来说不再是干巴巴的字,诗的作者也不再遥不可及,孩子通过这个过程,对诗人有更深刻的认识,对历史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很多时候并不是别人家的孩子都比自己家的孩子好,只是在于方式方法上的差别,掌握了省时省事的方法,孩子不需要死记硬背,而是融会贯通,读着读着,意境自然就出来了,孩子就体会到了诗词歌赋的魅力,并且从诗句中,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
推荐一套《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给大家。
这是首套与地理相结合的古诗词,它以地图为点,以时间为线,用地图和漫画的形式,从历史、地理、文化和风俗各个角度,讲述了古诗的故事。
比如这首杨万里的《小池》,写的地点就是现在的常州。
右侧配的图是跟诗的元素紧紧结合的,既有树阴照水,也有小荷露出尖尖角,还有蜻蜓立在上面。光看图,诗的意思已经理解了一大半。同时,它还讲述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地址,加深孩子记忆,对于相对难懂的词,也做了注释。
可以让孩子先从身边的地点或者熟悉的地点去发掘,这里留下过哪些美好的诗词。
每首诗歌和创作地的故事,这本书都会说给孩子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