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藻井,也不是彻上露明,而是牡丹花卉平棋天花。图片中檐下的彩绘是一个故事。我在《春风万里扬州路之六:镇江金山寺》帖中曾讲过这个故事,为免尔诸君翻帖之累,再说一遍。
说东晋时期有一慧远和尚,是净土宗初世祖。慧远成师后进庐山住东林寺,足不出山,影不过寺外虎溪。慧远有一位俗人小弟叫陶渊明,写田园诗很有两把刷子。陶渊明又有一得道之友陆修静,是三国时期吴国陆逊的侄孙子。陆修静是道教上清派初世祖,道教创始人之一,著有道教第一部经书《三洞》。他也是在庐山结太虚观修道,兼采药炼丹。
一日,陶渊明上庐山访友,他去了太虚观,和陆道长谈三洞甚欢。待道长一锅丹熟,陶君便携道长去东林寺访慧远,说是给你介绍一位博学的老僧。三人在东林寺谈经论道,还畅抒儒胸,不觉向晚。
素斋宴毕,寺中览月后,慧远和尚送陶陆二客出山门。三人又边走边叹今月之如何皎洁,玉兔捣药助吴刚炼丹之如何费力,不觉走过了虎溪。此时恰有一虎赏月归来,见慧远跨过虎溪,便“嗷”的一声,喊那慧远“君今过界也”。三人听虎这么一说,不禁相视大笑。这是“虎溪三笑”的故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儒释道合流事件。
陆修静主张儒释道三教合流,大家共同斋醮(念摘蕉)诵经念孔孟。“虎溪三笑”故事仅为传说,切勿当真。慧远比陶君大21岁,比路道大72岁。陆修静进山结庐时,慧远已经西飞多年了。上面彩绘中黄衣最年长者当为慧远,蓝衣老道必是陆道长,绿衣少年肯定是陶兄了;身后携壶引浆小童应该是陶兄家仆。“虎溪三笑”这个故事很招人喜欢,镇江金山寺有这个故事的一幅浅浮雕。古人还拿它入画,像这里的就是。还拿它写诗,苏轼就写过“我从庐山来,目送孤飞云。路逢陆道士,知是千岁人。试问当时友,虎溪已埃尘”。
知春亭前面还有一小岛,和知春亭之间也有一座光绪小桥连接,小桥上也有红漆栏杆。柳枝千万条时,站在小桥上回首重望知春亭。
此处是帝后院外第一岛,岛上又有近水楼台。立岛坐亭,当然是春来最先知。苏轼是老乾最爱之一,他知道苏轼曾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之句,便在岛上种下若干桃树。春桃开时,有凫雁来观花,立即发生苏轼诗句意境。现在我们也可在此欣赏老乾所创苏诗意境,如下:
所以你看,知春亭真乃赏春处,烟花三月登此亭,春光诗意共婀娜。
知春亭与文昌阁相邻而憩,一高一低,一明一暗,园林置景的对比手法。
转个身,知春亭和佛香阁,一远一近,近亭更见小巧,远楼更显巍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