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帮从哪里来的,真实历史上的乞丐帮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6 10:27:53

乞丐帮从哪里来的,真实历史上的乞丐帮(1)

文|柳建球 画|马桶

1

解放前,长沙有个丐帮头子叫马一兵,光绪17年出生(1891年),长沙郊区人,原本是个孤儿,不知姓氏,被长沙大叫化马山海收留为义子,为他取名马一兵。

长大一点后,马一兵随马山海在长沙大街小巷过着乞讨为生的日子。再后来,跟着马山海浪迹江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也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

马一兵15岁那年,随义父马山海流浪回到长沙郊区,不久,马山海撒手人寰。因为无钱安葬义父,马一兵急得大哭,天天跪在路边,向过路人叩头乞讨,寻求施舍。最后总算凑够了一口薄皮棺材的钱,才把义父下土为安,尽了孝。

安葬那天,马一兵对天发誓:我一定发奋图强,坚决要丢掉讨米棍,成家立业,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对得起义父养育之恩。

当马一兵发誓后起身,发现身后站着一个细妹子,大约十四五岁,苗条俊秀,清丽可人。只见她身穿粗布衣裳,却很整洁,正捂着嘴巴对他微笑。

马一兵正悲痛之时,心里有气,见细妹子还笑,便一拳打去。拳头打到一半,见那细妹子没有动弹,便收回一半力,他毕竟不想伤人。哪知那细妹子是个行家,不慌不忙向旁边一闪,顺手牵着马一兵的手一拖,脚下一扫,马一兵没防备,顿时摔了个大跟头。

细妹子哈哈大笑道:“咯号本事还敢打人,晓得不?咯喊四两拨千斤。”

乞丐帮从哪里来的,真实历史上的乞丐帮(2)

马一兵狼狈地爬起来,更是气冲冲地说:别人家有白事,你还在一边笑,算什么本事?真是岂有此埋。

细妹子笑得更厉害了:“只听说过岂有此理,没有听说过岂有此埋。”

马一兵没有读过书,这句是别人开玩笑时故意说错的,他信以为真,随口学出,哪知出了洋相,只好又气又恼地说:“我是行走江湖的粗人,不象你们大家大家门秀一样说话。”

那个细妹子更是笑得前仰后合地说:“笑死人了,我只听说过大家闺秀,没听见过大家门秀。”

马一兵更窘了,他义父马山海也是大半个文盲,自己都不认得多少字,教给马一兵一些错别字,所以常闹笑话。马一兵今天被细妹子笑,自觉脸上无光,转身就走,不想再和她理论,免得出更多丑。

哪知马一兵刚走了几步,那细妹子却追上来说:“你刚才还对天发誓,说要闯出一番事业,成家立业,难道这就变卦了?”

马一兵被妹子一问,不晓得如何回答,边走边呐呐支吾:“该个,该个……不要你管。”

那细妹子却仍然追上去说:“男子汉要想成家立业,必须先立大志,定计划,然后按计划逐步进行,才能取得成功。否则,盲人骑瞎马,摸到哪就是哪,又能搞出么子名堂?”

马一兵仔细一想,觉得这个细妹子虽然年纪小,说的道理却在理,便停住脚问:“你贵姓,叫什么名字?家里是干什么的?”

那细妹子一本正经地说:“我姓刘,叫秀姑,今年14岁,父亲叫刘本正,原是个教书先生,也精通武术。因为为人太耿直,不合时宜,冇得人请他教书,只好回到乡下教拳,带了几个徒弟,勉强糊口。我跟父亲读了几年书,也学了几路拳。刚才路过这里,听到你在祭拜义父,表现了一片孝心,觉得你咯杂人还可造就,所以愿意和你说几句话。”

马一兵听她说完,眼睛珠子一转,非常高兴地实话实说:“小妹妹,我叫马一兵,是一个讨米的大叫化子,现在义父已死,无处可去,能不能借你家一角之地暂时栖身,再向你父亲学几个字,练几路豢,以求得一点讨米的本事?”

刘秀姑听他一说,想了好一会说:“可以,你同我一路回去吧,我家住房外面还有一间柴房,你可暂在那里安生。料我爹爹也不会反对的。”

说完,便在前面带路,将马一兵带回了家。

2

来到秀姑家,秀姑对父亲说:“咯个伢子叫马一兵,是个讨米的叫化子,他义父过世,他跪在路边几天,讨了一口薄皮棺材安葬义父,在坟前痛哭流涕。我认为如此忠孝之人,绝不会是长久讨米的人,所以带他回家,想让他住在外面柴房,不知你老人家能不能同意?

马一兵不待秀姑说完,便马上跪在刘父面前,哀求收留。

秀姑的父亲刘本正一直对穷人非常同情,他见女儿将马一兵带回家,心中早知道女儿的心事,稍加考虑一下,便答应收留马一兵,并说:“我家穷,要委屈你住在外面的柴房里,请不要见怪呀。”

乞丐帮从哪里来的,真实历史上的乞丐帮(3)

马一兵连忙作揖说:“刘老伯和刘姑娘收留了我,将来我一定会报答你们的。”

秀姑将马一兵带到外面柴房,帮他安顿好住处,才含笑走回房。

第二天一大清早,马一兵早早起来,将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跑到后面山上,只见秀姑在打拳练腿,马一兵觉得很新鲜,便求秀姑教他打拳。

秀姑说:“这是基本功,你就按照我的动作练习吧。”

马一兵跟在秀姑后面,看着秀姑的动作,一招一式地认真学习。

秀姑教得认真,马一兵学得努力,不到一年,马一兵居然学会了五套拳法,并且能够和秀姑对练散手。到了晚上,马一兵便向秀姑学习认字写字,很快便学完了一本三字经,而且能够背诵出来。

马一兵早晚学拳识字,白天仍然出去讨米。他不象别的叫化沿家乞讨,而是只到办红白喜事的大户人家讨饭,有时讨到了鱼肉等好菜,自己舍不得吃,要带回家先给秀姑父女用,自己吃些残菜剩饭。这样一来,更得秀姑父女欢心。

3

马一兵18岁那年(宣统元年1909年),刘秀姑对马一兵说,你已长大成人,老是讨米不是个长久办法,不如到长沙城里给大户人家和大商铺打更巡逻,每月可以收点费用,这样的收入比沿街乞讨要多些,也稳定些。

马一兵觉得秀姑说的有道理,便动身离开郊区,来到长沙最热闹的八角亭。这里街巷纵横,商铺林立,人口众多。他在附近一个小街口找到一个土地庙,问清无人居住,便打扫干净,安顿下来。然后买了一面锣和一个竹梆筒,找到街坊头人,说明来意。

街坊头人正愁守夜之人都是老弱,防不住歹徒,见马一兵年轻力壮,便马上答应。

从此,马一兵便在八角亭大街小巷守夜巡逻。有一次守夜打更时,正遇两个盗贼行窃,马一兵仗着和秀姑学过的拳法,加上一身蛮力,及长年在外行乞时炼出的胆量,三拳两脚打倒二个盗贼,将其抓获。

这件事轰动了八角亭一带,所有大户和大商家全都觉得安全有了保障,便主动将马一兵的守夜费提高一倍。

由此,马一兵渐渐收入多了,不几年便积攒了一笔钱,租了几间房,不再住在小土地庙。然后备下一份厚礼,到刘秀姑家提亲,将秀姑接到长沙成亲。

成亲那天,办了二十多桌酒,贺客如云。这时,谁也不知马一兵过去曾是一个讨米的叫化。

4

马一兵和秀姑成婚后,得秀姑助力更多。秀姑很有心机,帮马一兵出谋划策,事事都先计划后执行,让马一兵如虎添翼。

马一兵当过多年的叫化,他为人讲义气,又有一身功夫,很得大街上叫化子们尊重。他也尽力帮助老弱病残的叫化子,给他们排解纠纷,所以附近的叫化子们都愿意听他的话。现在他当了八角亭巡逻守夜人,经济条件好了不少,便常常接济叫化子。

秀姑给马一兵出谋划策说,你应该将市面上的叫化子组合起来,免得有些叫化强讨恶要,坏了叫化子的名声。

马一兵觉得秀姑所言有理,便将全城乞丐召集到湘江河中水陆洲上,开了大会。这也是长沙有史以来第一次乞丐大会。

马一兵对众人说:“我们虽然是穷要饭的,也要有点志气,不能强讨恶要,更不能乘机偷盗,败坏名声,让人看不起。以后如果发现有干坏事的情况,立刻驱逐出境,不准他在长沙市内停留。”

接着,马一兵将所有叫化分成两大类,年轻力壮的为一类,分配他们专门替办红白喜事的人家担任守门、打旗杆、抬轿或抬棺材、抬物件、燃放鞭炮等事务,由马一兵出面找事主承包,并保证不出事故和意外。马一兵在长沙八角亭一带的名声较大,各大户人家和各大商铺都相信他。每次所得红包和收入,由马一兵经手后,再按劳分配给众叫化。

年纪大和身体弱的乞丐为第二大类,分配他们去车站、码头、路口等地乞讨,但不得到办红白喜事的人家去取闹。

为了维持秩序,马一兵选了几个会点拳脚功夫的叫化子,让他们充当监察,叫他们在街头监督那些违规的叫化子,并可现场处置。马一兵自己会武功,闲时便教这些监察练功夫。

这样一来,全市的叫化都服服帖帖,不敢任意妄为。马一兵这一举动被人知道,大家便说他是长沙丐帮帮主,众叫化也以丐帮自居。

马一兵成为丐帮帮主后,手里钱慢慢更多起来,他按照秀姑的主意,在市面上开了几家小商铺,选年轻聪明、长相端正的男女叫化充当营业员。因为这些叫化知道生活的艰难,做事特别认真负责。他们手脚勤快,服务态度好,待客殷勤,所以几家小店都生意兴隆。

由此,马一兵便不再打更守夜,成了正儿八经的生意人。他每天长袍马褂,进出坐上黄包车。夏天穿上香云纱和浏阳夏布褂,冬天穿上狐皮袍。戴的是金丝眼镜,脚踩的是缎子鞋,哪里还有当年当叫化子时的样子。

乞丐帮从哪里来的,真实历史上的乞丐帮(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