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与金含义,辽金是中国正统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6 14:03:39

赤峰辽祖陵

有人说,辽代的主要都城(上京、中京)与皇陵(辽祖陵、辽庆陵、辽怀陵)在今内蒙古的巴林左旗、巴林右旗与宁城境内,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赤峰辖地,这与今天的辽宁有何直接关联?要知道,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赤峰归辽宁管辖,过去叫昭乌达盟。1983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昭乌达盟建制,设立赤峰市。若按这一历史源脉评判,萧太后的家庙、大辽国的三座都城、上百座头下军州、所有的皇陵都曾在辽宁境内。可见,风华绝代的大辽国与今天的辽宁渊源不浅。

史上罕见,忽而契丹忽而辽

在大辽218年的历史上,“大契丹”与“大辽”两个国号是交替使用的。

公元916年,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时,契丹仅仅控有塞北地区,故其国号为“大契丹”。938年,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于是辽太宗为这一新纳入的版图创立一新的国号——大辽。947年,辽灭后晋,辽太宗将晋改为“大辽”,把大辽这块汉地的国号扩展到中原。但太宗北归后,中原旋即易主,此后大辽国号仍只用于燕云汉地。于此同时,在长城以北的契丹本土仍继续采用“大契丹”为国号。辽圣宗时,国号仍为“大契丹”。

辽与金含义,辽金是中国正统吗(9)

契丹王朝

但到了辽道宗朝,公元1006年,复改“大契丹”为“大辽”。不过,《辽史》丝毫未记载历次改国号之事,这是非常罕见的一种现象,在中国史书中是绝无仅有的。清朝学者屡屡指责《辽史》太过疏漏,如钱大昕云:“按辽自太宗建国号大辽;至圣宗统和元年,去辽号,仍称大契丹;道宗咸雍二年,复称大辽。《辽史》中皆没而不书。”冯家昇先生认为,《辽史》的编纂者没有记载历次国号的变更情况,也许是他们不想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问题是,统治政权定立国号是一个非常庄重、神圣的事件,乃是本身的政治文化标识,宣示新政权的政治合法性。

辽与金含义,辽金是中国正统吗(10)

契丹墓

而辽统治者却三番五次地更改国号,意欲何为?当时的历史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2002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宝力罕吐乡出土了汉字萧兴言墓志铭和契丹大字永宁郡公主墓志铭。《燕京学报》发表了刘凤翥、唐彩兰的《辽“萧兴言墓志”和“永宁郡公主墓志”考释》。此文考释出契丹大字中的“大中央哈喇契丹国”等词语和词组。据刘凤翥考证,音译的“哈喇”应意译为“辽”。

1993年7月,内蒙古文物考古所在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的罕苏木苏木的朝克图山之阳出土了契丹大字《耶律祺墓志铭》。2005年冬,刘凤翥给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塔拉所长写信,建议尽快研究发表契丹大字《耶律祺墓志铭》,塔拉所长同意刘凤翥的意见。于是,由刘凤翥起草了《契丹大字<耶律祺墓志铭>考释》寄给内蒙古考古所,稿件随即在《内蒙古文物考古》2006年第1期发表。

契丹大字《耶律祺墓志铭》的志盖和志文,均以四个契丹字开始。其中,第一个字与第四个字已被解读,是“大”与“国”之意,对这两字的解读在契丹文字学界已达成共识。以此推理,夹在“大”与“国”之间的两个契丹字只能是国号名。辽代的国号只有“契丹”和“辽”两个称谓,而契丹大字中的“契丹”一词已经被破译,不是《耶律祺墓志铭》开头的四字中间的两个字。那就是说,这两个神秘的契丹字的意思舍“辽”莫属,“辽”的契丹读音是哈喇,哈喇契丹就是“辽·契丹”之意。

辽与金含义,辽金是中国正统吗(11)

契丹文字

刘凤翥先生还发现,在使用契丹大字的范围内,辽代实行“辽·契丹国”或“契丹·辽国”的双国号制。在汉字文献称国号为“契丹”的时期,在契丹文字中则称国号为“契丹·辽国”,双国号中的“契丹”置于“辽”之前;在汉字文献中称国号为“辽”的时期,在契丹文字中则称国号为“辽·契丹国”,双国号中的“辽”置于“契丹”之前。《契丹大字<耶律祺墓志铭>考释》首次阐明了辽代的双国号制,通过刘凤翥先生对契丹文字的解读,破译了契丹族建国后采取“一国两号”的政策体系。

在一个王朝内,采用“南北面官”双轨制,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是大辽王朝在行政体制上的伟大创举,也是契丹族逐渐融入中原文明后的醒目标志。而“一国两号”的发现,正是这一史实的不朽印证!

辽与金含义,辽金是中国正统吗(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