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成名之作,为王之涣现存于世的六首诗歌中最有名的两首之一,它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虽寥寥二十字,却勾勒了一副气势连贯,厚重有力,虚实相生,意境雄浑之画卷。
1、诗的“主人翁”鹳雀楼闻名于世,原身为一座军事戍楼,后逐渐演变成一著名的旅游景点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诗题,《登鹳雀楼》,将“鹳雀”两字去掉就是“登楼”,其实这首诗的原名就叫《登楼》,“鹳雀”两字是宋代人后来把它加上去的。鹳雀楼在今天的山西永济县,现在看到的是在1997年重新修筑的。它是现存最大的仿唐建筑,采用了四檐三层的外观,内分六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达33206平方米,总重量58000吨,在建筑形制上充分体现了唐代风格。而其原楼早在元代初年就被毁于战火之中了。
鹳雀楼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约在557—580年间),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它原本是一座军事戍楼,历经隋唐、两宋到元代初年共七百余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军事功能逐渐淡化了,转而演变成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旅游景点。鹳雀楼立晋望秦,独立于中州,前瞻中条山秀,下瞰大河奔流,紫气度关而西入,黄河触华而东汇,龙踞虎视,下临八州,吸引了历代名流到此登临作赋,譬如唐宋时期的很多文人墨客都来此登楼赏景,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作,其中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最富盛名。
正如清朝李瀚所云:
“宇文护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遐标碧空,影倒横流,二百余载,独立乎中州,以其佳气在下,代为胜概。唐世诸公多有题咏。历宋至金明昌时尚存。有河中府录事李逵书楼额。”
2、诗的内容很有名,先写景,后说理,景和理相结合
王之涣《登鹳雀楼》
(1)首联,“白日依山尽”。
它写了两个意象,一个是白日(落日),一个是山。一轮落日傍着远处的山,冉冉下沉,一直到最后,全部沉落在地平线之下。
这是写落日的晚景。
王之涣所写的景物都是富有大手笔的景,即是他写的景色都非常的开阔,他不是写一个局部的小景,比如写一个虾,写一个花,写一个草。
从这一句,我们就能看出王之涣的景写的是非常的好,而他的这种写法也非常符合他作为一位边塞诗人的写作习惯。
(2)颔联,“黄河入海流”。
鹳雀楼的前面,是山势狭长“中条山”,而它的下面则是滚滚而过的“黄河水”。故此,在鹳雀楼上可以看到黄河,但诗句中的“入海”肯定是看不到的,在太行山以西的山西怎么能够看到黄河入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