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当学生作为主体参与作业的设计与编制时,往往能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便于教师在不干预的情况下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表现。更为重要的是,当作业中的学习活动涉及分析、评价和创造等较复杂的认知过程时,学生将更有可能在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在完成作业的编制后,教师还应该利用目标分类表,将作业与教学目标进行匹配分析(涂色的单元格表示作业与目标一致)。
作业设计离不开对课程标准与教材的解读,离不开对学情的分析。作业总量的控制与质量的提高,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关注作业内容与目标保持一致,关注作业内容的渐进性、整合性与生活性,并利用实践活动、多元评价与多主体创编等形式,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