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青铜铸造业有何特点,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点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6 17:29:26

铜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过程中最早发现和利用的第一种金属。经过直接捶打自然铜到人工炼铜,人们由此掌握的第一种合金——青铜(是红铜和锡、铅等金属的合金,因呈青灰色,统称"青铜")诞生了。

青铜器指用青铜制造的器物,因其熔点低、硬度大、耐腐蚀的优势,更适宜制造生产工具、兵器和生活用具等。商周时代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促进和加速了人类社会的全面进化。青铜器在数量、规模、铸造工艺上的进步显现出日益成熟的青铜文化。青铜冶铸业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标志达到高峰,在当时的亚洲大陆上,商周青铜艺术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商周青铜器 时代背景

约公元前 1600年,汤的军队占领了夏朝首都,夏王朝灭亡,汤建立了商王朝。商朝奴隶主为了巩固统治,不断强化国家机器。商王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其下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官职均由奴隶主贵族世袭担任。而到了西周,国家机构更加完备。贵族世袭以作为庞大的官僚机构执掌者。商周奴隶主还设立了严酷的刑法和森严的监狱,对奴隶进行残酷镇压。

青铜器中"鼎"作为铜材铸造的重要器物,造就了中国历史上以物象征的独特现象。它具有明确的指代性。商周及中国历朝历代,不仅将鼎作为王权象征,还将其与德行结合,上升到了人文文化精神层面。

商代出现中国厚葬史上第一次高潮,按照宗法等级关系排定墓位,墓葬可了解死者生前的生活及社会制度,丧葬观念及习俗等。西周"制礼作乐"即"敬天事祖""慎终追远"半神权思想为支柱制定出的生活准则、统治方法。

奴隶主贵族自身政治经济生活需求及奴隶工匠智慧结晶带来手工业发展从而推动青铜艺术走向辉煌,也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繁荣。


商周青铜器种类

青铜器到商代晚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青铜器种类,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等四大类。礼器是用以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为贵族专有,被统治者赋予沟通人神、象征权利与地位的特殊内涵。青铜礼器与政治权利紧密结合,是中国青铜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独一无二的特点。具体分为:食器、酒器、水器等。西周时期形成了整套礼制观念,青铜礼器组合从重酒礼制向重食礼制转变。


食器

食器是古人烹饪、盛放食物的器皿或工具。主要分为炊食器、盛食器和挹食器三种。器多有盖,以便保温,盖又可以翻转过来放置,以便盛食物进餐。

商周青铜铸造业有何特点,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点(1)

器型


鼎,最重要的青铜器

初期,鼎是商周社会生活极为重要的容器,用途广泛,既是烹煮器,也是盛食器,有时两者兼而用之。有方鼎和圆鼎、扁足鼎、分裆鼎(鬲鼎)等形式。

随时代发展,鼎脱离实用功能转化为礼器,代表一定的政治含义。被奴隶主贵族用来"别上下,明贵贱",成为统治权力和等级的象征。"定鼎中原"即包含着这种意义。商代因人的地位和身份高低而决定用鼎多少,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列鼎制度。

贵族等级越高,使用鼎数越多。同时与其相匹配的还有簋、鬲的数目。距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但出土情况来看,制度执行的并不十分严格。

商周青铜铸造业有何特点,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点(2)

商前期代表 乳丁纹青铜方鼎 1974 年河南郑州杜岭出土

炊器:造型规整庄重,器壁较薄,纹饰简洁疏朗。

通高 100 厘米、口长 62.5 厘米、口宽61 厘米,重 86.4 千克。此鼎是目前已发现的商代前期青铜器中体积最大的。器立耳,口近正方形,折沿,腹部呈方斗形,壁微斜,平底,下承四柱足,中空。腹部四壁两侧缘与下缘饰乳丁纹,上腹部与四足上部饰带状饕餮纹。

商周青铜铸造业有何特点,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点(3)

商后期代表 "后母戊"青铜方鼎 1939 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

"后母戊"青铜方鼎形制巨大,雄伟庄严,重 832.84 千克,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

高 133 厘米、口长 112 厘米、口宽 79.2 厘米。器厚立耳 , 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以云雷纹为地,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部周缘饰饕餮纹,柱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

器腹部内壁铸铭"后母戊",是商王母亲的庙号。该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制作如此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环节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后母戊"青铜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此外,经光谱定性分析与化学分析的沉淀法所进行的定量分析,"后母戊"青铜鼎含铜 84.77%、锡 11.64%、铅2.79%,与战国时期成书的《考工记·筑氏》所记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从中可见我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内在传承。

商周青铜铸造业有何特点,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点(4)

西周早期 父丙分裆鼎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

高 26 厘米、径 20.5 厘米。分裆鼎的三足膨大呈袋状,以增大受热面积、提高炊煮效率。此鼎巧妙地利用三个袋状足作为三个兽面的面部。腹内壁铸有铭文 " □□父丙 ",意思是贵族□□(两字已无法识读),铸此鼎祭祀父亲"丙"。


鬲,空足且短、袋形腹。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形成器身、足袋、足三部分。鬲出现于商代早期,至周代成为青铜器的重要器形。雕饰精美,也成为表示身份地位的著名青铜器。

商周青铜铸造业有何特点,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点(5)

西周早期 伯矩鬲 1975 年北京琉璃河黄土坡出土

伯矩鬲为炊食器:器形端庄厚重,纹饰大方。

通高 33 厘米,口径 22.9 厘米。平盖,盖顶中央置一由两个相背的立体小牛首组成的盖钮,盖面饰以浮雕牛首纹,角端翘起。口沿外折,方唇,立耳,束颈,袋足。颈部饰六条短扉棱,扉棱间饰以夔纹,袋足均饰以牛头纹,牛角角端翘起,高于器表。盖内及颈部内壁铸有相同的铭文"才(在)戊辰,匽侯赐伯矩贝,用作父戊尊彝",盖内4行15个字,颈内壁5行15 字。

纹饰十分精美,各部均以牛头纹装饰,主体纹饰皆为高浮雕,给人雄奇威武之感。艺术设计和铸造工艺极为高超,是周初青铜器中的杰作。


簋 g uǐ,重要的祭祀礼器,是用于盛放黍、稷、稻、梁等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流行于商朝至东周。

基本形制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商朝时,簋大多为圆形,体型厚重,表面多用兽面纹作装饰,有的器耳为兽面形状。到了周朝,簋出现了三足、四足、四耳、圆身方座等多种样式,有的簋上加盖。造型庄重大方。

簋是重要的祭祀礼器,和鼎配合使用,簋为双数,鼎为单数。其使用数量有严格等级限制,根据史*载,只有天子可以使用九鼎八簋,而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

商周青铜铸造业有何特点,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点(6)

西周早期 武王征商簋"利簋" 1976 年陕西临潼零口出土

盛食器:形制庄重,纹饰清新。

高 28 厘米,口径 22 厘米,方座长、宽20.2 厘米。

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器内底铸铭文4行32 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目前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