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征,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特点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6 17:39:33

西周最主要的手工业:青铜铸造业

西周最主要的手工业应该是青铜铸造业,其产业链包括矿冶的开采、冶炼和青铜的铸造。

西周的青铜铸造业比商朝有长足的进步,在各地分布更广,生产规模更大,技术上有新的突破,许多铜器上刻有铭文。

1、古铜矿遗址

西周的铜矿资源主要在长江流域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地及内蒙古蒙地区。

1973年以来,发现湖北大冶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发掘的西周早中期的11号矿体,在矿井口发现与采矿有关的建筑、生活遗迹和遗物。

1983年以来,发现了安徽南陵戴镇乡江木冲遗址,这是我国著名的古矿冶遗址,经省考古专家鉴定,为春秋至汉初冶炼遗址,恐怕还不能归类到西周。在安徽铜陵市木鱼山等地也发现了西周时期的铜矿和炼铜遗址。从试掘发现的遗迹遗物判断,皖南地区在西周晚期即已开始铜矿的采冶,且具有较高的冶炼水平。

1973年以来发现的内蒙古赤峰林西县大井古铜遗址,规模庞大,并集露天、初采、选矿、冶炼、铸造等全套工序于一体,碳14测定年代为距今2700-2900年,亦包括有西周的纪年范围。

在江西瑞昌夏坂乡,亦有一处自商代至春秋战国时期相沿的铜矿,附近就有冶炼加工的遗址。这个遗址地层清晰,包括了西周时期的堆积。遗址地名今称铜岭,可见采掘铜矿的历史由来已久。从围岩看,当时采掘的矿石主要是孔雀石,其次是自然铜。铜矿遗址中出土的生产工具,有用于木作业的青铜斧、锛、凿;用于凿岩的青铜镢、钺、斧;装载用的木铲、木钺、木撮瓢、竹筐、竹篓和扁担;提升用的木轳辘、木钩、绳索等,还有用于照明的竹篾。

2、铜器作坊及铸造技术

周王和各国诸侯乃至一般显贵,都拥有数量不等的大小铜器作坊,几乎分布在王朝统治的全部区域内,并影响着周围的一些部族。

1973年在河南洛阳北窑村,发现了一处以铸造青铜礼器为主的西周前期王室大型青铜铸造作坊遗址,从该遗址出土的熔铜炉残片看,当时用于铸造的燃料是木炭,使用一种竖式鼓风炉,并设有鼓风口,

采用的“内加热”法,熔炉温度在1200℃-1250℃左右,具有较好的熔化能力。熔炉有大中小三种类型,可分别铸造型号不同的铜器。北窑铸铜遗址探明约28万平方米,经试掘发现了烘范窑三座,熔铜炉残壁多处,陶范一万余块,数十万件铜质和骨质的制范工具及木炭灰烬、铜渣、砺石等。从破碎陶范能分辨出所铸器形有青铜礼器、车马器和工具等。

根据遗址所见分铸材料看,在西周早期,可能是采用单一的“先铸法”,就是先铸附体(附件),然后将附件嵌入范内和铸器融合成一体,此法较之商代晚期常用的“后铸法”更为先进。

西周青铜器铸造技术的纯熟还体现在陶范上。所谓陶范是指一种浇注器具的模具,也称“印模”。陶范一般由外范和内范组成。内外范之间溶入铜液。

商晚期西周早期是青铜器的鼎盛时期,器形多种多样,器壁厚重,纹饰繁缛。到了西周晚期春秋时期,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当然这并不能说是青铜器的艺术价值更高了,恐怕只能说是实用价值提高了,性价比提升罢了。其深层次原因,自然可以从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社会习俗等角度去论述。

至于有人说,商朝时候是一模一范,而西周时候是一模多范,并把这作为是商周青铜器的区别点,这显然是没有经过深入研究的。事实上,夏商周时期,都是陶范制造,且都是一器一范,所以西周时期也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青铜器。

当代有人在仿制青铜器的时候,常常会使用到“一模多器”,也就是在铸造青铜器的时候,仿制做一件器物的模型,翻制多件外范,利用多件外范浇铸出形制相似的多件青铜器。由此推想,在商周时期,是否也存在这样的“一模多器”呢?从现有的考古材料上看,大型的青铜器尚没有重样的,小件的饰品有两两一致的。大约,我们应该要考虑到,制造大型青铜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有原材料的问题(青铜的材料比较珍贵);其追求的不是生产效率,而是要考虑为什么要铸造这件青铜器(比如礼器)。

在周原和丰镐遗址,也曾发现一些铸铜作坊遗址和少量的陶范遗物。

3、青铜器及铭文

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青铜器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文明的象征。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地位和声望。

出土的西周青铜器的数量,已超过商代。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铜器器皿181件。

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发现了随葬器物,种类有青铜器、陶器、蚌贝器、玉石器、骨器、漆器、锡器等。

青铜器的种类包括礼器、乐器、兵器、食器、酒器、容器、工具、饰品、车马器等。具体器类有鼎(礼器)、簋(食器)、鬲(炊器)、戈、刀、矛、镞、、凿、泡、鱼、贝、环、铃、针、饰件、当卢、马衔、马镳、车辖、车軎等。

西周的许多青铜器上都有铭文,铭文是铸刻在青铜器表面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金文。铭文记载的都是关乎社会经济的重大事件,铭文成为研究西周经济极其宝贵的资料。

1963年在陕西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出土的“何尊”,

是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纪年铭的青铜器,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宅兹中国”四字就是出自何尊,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就在这里。

1976年在陕西临潼县零口镇西段村周代窖藏中出土的“利簋”(又名武王征簋), 是迄今所知最早的一件西周青铜礼器,造形美观庄重,簋腹内底部有铭文32字,记载了周武王征伐商纣王的历史事件,它对于商周时期的断代研究,具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西周青铜器铭文最长的是周宣王时期的毛公鼎,铭文长497 字(也有说是499年或500字),其制造工艺之精巧可见一斑。毛公鼎铭文煌煌巨制,反映了周宣王中兴时的重要史实,对研究西周晚期的政治经济历史有很多参考价值。郭沫若先生称赞其价值“抵得上一篇尚书”。毛公鼎目前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三大“镇馆之宝”之一。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