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征,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特点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6 17:29:56

扶沟古城遗址城墙遗迹

不仅陈国都城,在远离内河通商大道的地方也出现了一些小城市。如曲洧城(今扶沟古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现存墙基宽20米,高2至8米不等。城内总面积40万平方米,建筑有序,街道规整。城墙外仍保留着城濠遗址,宽20至40米,低于地平面2至10米,濠内至今绿水清澈,环城而流。在城墙和城濠的后面,也有各种手工业生产和商品交换活动。城址内清理出一座东周时期的冶铁炉,冶铁、冶铜及其他自产自销的民间手工业在东周时期就较为兴盛。加之城址内出土大量的战国货币,可知此地亦有较为兴盛的商品交换活动(《商周考古》,文物出版社,1979年版;《扶沟古城初步勘察》,《中原文物》1983年第2期)。

夏商周时期,商品交换沿袭原始社会,初期一般使用兽皮、贝壳、牲畜、布帛等实物进行交换。夏代时已有大量贝币在市场流通,西周时出现金属货币,战国时各种铜、铁铸币开始流通,但形状和重量不一。

贝壳是夏商周时期的一种通行货币。

1984年春,淮阳县西关金楼村民在取土时挖出铜贝296枚。铜贝均是扁平体,椭圆形,大小不一,每枚重2.2~3.8克不等。经过去锈整理,这些铜贝根据铭文特征大体有四式。淮阳春秋时为陈国。公元前478年陈国为楚所灭,称陈县。公元前278年楚国郢都(今湖北江陵)被秦攻破,楚顷襄王“东北保于陈城”。这些铜贝定是当时流通于这一带的楚国货币(《考古》1990年第12期)。

概括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征,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特点(5)

淮阳金楼出土铜贝

1987年,鹿邑栾台遗址第五期文化遗存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中随葬有海贝,其时代为西周初年至成康时期(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栾台遗址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89年第1期)。1998年,鹿邑太清宫西周初年长子口大墓出土贝币近千枚,均经过加工。除贝为当时通行的货币外,还有西周尖首布币和平首布币两种。

概括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征,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特点(6)

扶沟古城村出土金银币

战国晚期,楚国突然大量开采黄金白银,应与纾解财政危机有关。淮阳发现有多块郢爰金版。地处今淮阳西北的扶沟曲洧故城,战国时是楚的北部要邑。陈地成为楚都后,此地也变得更为重要。1974年8月,在扶沟县曲洧城内中部偏西处,发现一处楚金银币窖藏,有两件锈结在一起的铜器,上有铜鼎,内盛银币18块,重3072.9克;下为铜壶,内藏金币392块,重8183.3克。银币分为短型空首银布币、短型实首银布币、中型与长型银布币等。金币的情况较为复杂,春秋时凡言财富多以粟、马匹、宝器计之,虽然也有用“金”事例,但仍是指铜而非黄金。到了战国,财富方以黄金计算,它遂成了财富的物质代表。金饼和零散金块始用于春秋晚期,郢爰则出现于战国中期,而陈爰则始铸于战国晚期。金币有金版和金饼两种,中间有多块标明“陈爰”的金版,证明是陈郢时期所发行。扶沟出土的郢爰金版和银币是迄今所知最早的金银币实物,证实中国先秦时确实使用过白银、黄金货币。楚都迁陈后,货币发行量大幅度增加,表明楚国虽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商业却在中原地区以陈郢为经济中心,呈现出繁荣发达之势。

陈国从建立到灭国存续568年。陈国前期,农业、林业和畜牧业均得到空前发展,成为中原地区最富庶的诸侯国之一;后期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走向衰落,致使国力削弱,终被强楚所灭。楚都陈后,商业经济一度呈现较为繁荣的局面,但很快衰落。

概括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征,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特点(7)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