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征,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特点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6 17:29:56

夏商周时期,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与商业也发展起来,城市也大批兴起,出现了大都市和一些小城市。商人和个体手工业者在城市中占有相当数量。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已开始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部门。平粮台古城龙山文化遗址和沈丘乳香台龙山文化遗址就发现有铸铜遗迹和遗物。到了夏商周时期,随着农、林、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周口一带的手工业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商周时期的铸铜业、战国时期的冶铁业已相当发达。西周时期,社会经济比商代又有发展,青铜工艺进一步繁荣,除王室控制的青铜作坊外,诸侯国也有自己的青铜作坊。青铜产品的数量更多,用途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青铜业的发展,推动了其他行业的兴盛。文字的使用也更广泛,除了在甲骨上契刻文字外,一些青铜器也铸有铭文。1998年,西周初年的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出土了“长子口”带盖圆鼎等一批青铜器。1973年,1973年出土于淮阳县谷堆李庄出土的曹公盘,高8厘米,直径38.5厘米,圆形,浅腹,附双耳,圈足,口饰窃曲纹,足饰蝉纹, 内有铭文四行二十二字。1975年秋,商水县朱集也出土一批春秋时期陈国的青铜器,其中有一铜簋,在盖内有铭文28字,器身长28.3厘米,宽21.5厘米、通高18厘米。器身分别饰交叠式兽体卷曲纹,变体鸟兽纹。周口一带出土的西周和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反映了当时陈国青铜铸造业已发展到较高水平。

概括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征,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特点(1)

商代鸮形提梁卣(太康出土)

构思奇特,融图腾文化、祭祀文化、酒文化于一炉,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到了战国时期,冶铁业开始发展,逐渐取代了青铜冶铸业。商水阳城故城发现有冶铁遗迹。金银冶铸也有发展。扶沟县曲洧故城发现的楚金银币,经光谱半定量分析,金币中含金、银、铜、铅、锡、钨、镍、铋、铂、钛、钙、锰、铁、铝、镁等15种金属;银币含银、金、铜、铅、锡、钨、铋、钛、钒、铁、铝、钙、镁等13种金属(齐东方:《中国早期金银器研究《华夏考古》1999年第4期)。虽然纯度不高,杂质含量较多,金银冶炼技术有限,但毕竟金银冶铸已经开始起步。

织染业是陈国代表性手工业之一。陈国麻、桑、祚树的大面积种植带来了织染业的迅速发展。麻线是当时人们生活中主要的穿着原料,麻的种植和加工非常广泛,几乎成为人们副业中的主要职业。麻的加工需要收割、沤制、剥取、漂洗、梳纺等多道工序。《诗经•陈风》中“可以沤麻”、“不绩其麻”等,描绘的就是沤麻、麻纺、麻织的情景。《诗经•陈风•东门之枌》云:“不绩其麻,市也婆娑。”谓陈国男女聚会于市,女子不复织麻,婆娑而舞。说明麻织麻纺已成为当时陈国普遍的手工业。陈地桑树、柞树的种植,也说明当时养蚕和丝织业有了一定发展。

概括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征,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特点(2)

曹公盘铭文(淮阳出土)

漆木器是陈国较为发达的手工业之一。“陈、夏千亩漆”(《史记•货殖列传》),号曰“漆乡”。漆树的大面积种植,既说明漆木器手工业的发达,同时也促进了漆木器加工。而陈国人民通过浪漫主义传说和自己的丰富想象,把木质雕刻成各种动物形象的器物,如龙、兽、鸟之类,然后再绘彩涂漆,主要色泽有黑、红、黄等,图案十分精美。陈国的漆木器闻名遐迩,远销中原各国。

制陶业在当时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出土文物中就有爵、觚、尊、罐、壶、豆、釜等多种陶器。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陈楚一带地处豫东要冲,彊域广袤,交通便利,南与楚国毗邻,东、北与鲁、宋、郑接壤,西与夏等地相连,四通八达,战国时期成为舟车骈会的财赋之区。《史记•货殖列传》云:“陈在楚、夏之交,通鱼盐之货,其民多贾。”又云:“故秦、夏、梁,鲁为农而重民。三河、宛、陈亦然,加以商贾。《左传•宣公十二年》载,随武子谈到楚师“昔岁人陈,…商衔农工贾不敢败其业”。可知陈城之内多经商者。饮食服务业也广为发展。《周礼•地官•遣人》载:“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娄。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饮食服务业的繁荣景象可见一斑。

概括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征,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特点(3)

麻编织业是当时最为普遍的手工业之一

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相应地促进了城币的兴起。战国以前,中国城市的规模不大,即谓“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而目那时的城市只是作为政治权力的象征而存在的,正如史书所说,“凡是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除了统治者及为他们服务的家臣、百工、卫兵,一般平民只准居住在城郊和野外。到了战国时期,人口的自由流动使得大量的平民从农村流向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的发达又使得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平民有了就业和谋生的机会。“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就是涌现了一批大城市和相近的城市群。《盐铁论•通有篇》说:“燕之涿(今河北涿县)、蓟(今北京西南),赵之邯郸(今河北邯郸),魏之温(今河南温县西南)、轵(今河南济源东南轵城),韩之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齐之临淄,楚之宛(今河南南阳)、陈(今河南淮阳),郑之阳翟(今河南禹县),三川之二周(指洛阳、巩二城),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非有助之耕其野而田其地者,居五诸侯之衢,跨街冲之路也。”包括陈在内的这些“名都”都是战国时代兴起的重要城市。它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商业和文化中心。

陈国不仅出产五谷、桑、麻,六畜兴旺,而且商业流通也很发达。做生意的小商小贩和各种手工业者特别多。当时陈国的粮食作物、纺织品、麻染织品、漆木器、草编织品等,都远销邻国。而邻国的鱼、盐和其他器物也都运来陈国交换,陈国的国都成为当时商业贸易的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由于陈国国君大力倡导开辟商品市场,所以“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论语,子张》)。可见,陈国已有相当多的商人和手工业者在都城内定点叫卖,与诸侯国进行商业交流。农、工、商交易之路通,龟贝、金钱、刀币、布币不乏百种,具中流通量最大的就是贝币,尤其西周初期和中期最盛。正是农业、手上业、商业的繁荣和发达,才使得陈国从西周到春秋的数百年间始终保持较大诸侯国地位。

概括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特征,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特点(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