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树成,1967年10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期以来主要围绕地质微生物与全球变化开展研究工作。谢树成教授是国际地球生物学会理事会成员、海洋负排放国际科学计划工作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质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古生物学会地球生物学分会理事长、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专业委员会主任。他于200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0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以首席科学家身份先后主持了97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111计划项目。
围绕地质时期微生物这一地质学难题,他形成了从技术方法创新到理论认识突破再到新学科拓展的系统创新链。他对地质微生物脂类的仪器分析与数据表征方法进行创新,建立了示踪古气候古环境的一系列原创性地质微生物指标。在陆地上,他利用这些指标发现了中国东部800万年以来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湿古气候出现了三极模态的空间变化规律,被《科学》期刊评述为“对理解过去和未来东亚夏季风做出了多方面的重要贡献”。在海洋里,他发现了2.5亿年前最严重的动物大灭绝发生时一些地质微生物出现了两幕爆发事件,被《自然•中国》以“灭绝理论:两幕式”为题进行亮点评述。他通过地质微生物的创新性工作,带动地球生物学这一新交叉学科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中国因而被国际著名学者评价为“是发展地球生物学的一支国际领导力量”。他完成的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在《自然》和《科学》上,他连续7年入选爱思唯尔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分别以第一和第二身份获得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新增4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新增4人,他们分别是:武汉理工大学傅正义、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高宗余、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华中科技大学邬堂春。
傅正义国内早期开拓燃烧合成研究的学者之一
傅正义,男,1963年1月出生,博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首席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863高技术计划新材料领域结构材料主题组专家、总装备部先进材料技术专家组专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傅正义教授是国内早期开拓燃烧合成研究的学者之一,获得了若干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得到包括俄罗斯科学院Merzhanov 院士在内的众多国际知名学者的介绍和好评;研制出多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材料合成与制备系统;开发出了若干种高性能新材料,并正在开展中试和产业化。
高宗余从事桥梁工程设计和研究工作
高宗余,男,1964年1月出生,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该同志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曾获FIDIC中国优秀青年咨询工程师、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大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高宗余长期坚守在桥梁科研、设计、施工一线,从事桥梁工程设计和研究工作,在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多塔缆索承重桥梁、跨海大桥设计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全国工程设计金奖、银奖各1项,省部级奖项8项,发明专利23项,
徐卫林 引领纺纱工业新时代
徐卫林,1969年4月出生,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纺织大学党委副*、校长。
主要从事纺织材料等方向研究,担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美国纤维学会资深会员、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专家、湖北省纤维检验局技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
徐卫林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国家高新技术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30余项。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国内外发表SCI收录论文140篇,已授权美国发明专利5项及中国发明专利58项。先后荣获中国纺织创新年度人物、美国纤维协会杰出成就奖、中国第十一届青年科技奖、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中国纺织学术大奖、桑麻学者、改革开放40年纺织行业突出贡献人物。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先后获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湖北五四青年奖章、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和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
邬堂春 为中国乃至世界创建清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