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紫泥碗,老式泥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6 18:37:30

宜兴紫砂工艺,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生生不息。

真正紫泥碗,老式泥碗(1)

最初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即16世纪前,根据宜兴羊角山出土的紫砂壶残片,我们从明代出土的宜兴紫砂壶作品来看,主要是瘦树壶。在相关典籍的记载中,紫砂壶最初的成型技术,是始制紫砂壶的金沙寺僧的手捏成胎法,他将制作陶缸陶瓮的细土,加以澄练,手捏成胎,规而圆之,再将中间挖空,制成壶的样子,供春就这样跟他学,淘细土,抟捏壶胎,用汤勺挖空。随后,供春改进了这种手捏制法,他“指掠内外”“胎必累按”,并“斫木为模,削竹为刃”,也就是学习日用陶的成型办法而应用木模。

真正紫泥碗,老式泥碗(2)

明代供春制紫砂树瘿壶(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而紫砂壶制作工艺体系基本上得到确立是在万历年间至明代末期间,即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在这一期间,紫砂工艺名家辈出,并且紫砂壶的样式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这一时期的宜兴紫砂壶,其在制作环节上,沿用了时大彬改进的制作工艺,即改进了供春“斫木为模”的制法,把打身筒成形法与镶身筒成形法结合起来,由此确定了紫砂壶泥片镶接成形的基本方法,是紫砂壶制法的一大飞跃。“时悟其法则又弃模——周容《宜兴瓷壶记》”。这种特殊的成型工艺完全改变了日用陶的制作方法,不用模子,也不同于瓷器的辘轳拉坯,而是用泥条镶接拍打,凭空成型,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打身筒”和泥片镶接成型的“镶身筒”。这个时期紫砂创作十分钟意筋纹器的生产制作,并且这种紫砂壶的风格一直延续到了18世纪后期。

真正紫泥碗,老式泥碗(3)

时大彬 梅花壶(现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进入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末这一时期,也就是清康熙至乾隆晚期,紫砂工艺进入成熟发展阶段。自然形态紫砂壶大量出现并逐渐取代筋纹形态紫砂壶成为主流形态,并且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社会上得以广泛流行并发展。同时,在这一时期,工匠大师也开始注重在紫砂壶制作上加入彩绘和施釉工艺。

真正紫泥碗,老式泥碗(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