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m),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2.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 km=103m; 1 m=10 dm=102 cm=103mm=106μm=109nm;1 mm=10-3m;1 μm=10-6m;1 nm=10-9m。
3.生活中的物体长度:
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估测能力与生活常识,如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cm,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0 m等。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PM2.5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字,它的单位是微米。
例题1:在某段高速公路隧道口,有以下安全提示信息,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用字母表示)。
⑴限高5________;
⑵限速80________;
⑶隧道禁止质量5 ________以上货车通行。
【考点】长度及其测量;速度与物体运动;质量及其特性
【答案】⑴ m ⑵ km/h ⑶ t
【解析】
(1)该隧道口,限高5m,符合实际。(2)限速80km/h,符合实际。(3)禁止质量5t以上货车通行,符合实际。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速度、质量,结合数据填写单位。
例题2:在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单位或者数据
⑴新冠病毒的直径约为1.2×10-7________ 。
⑵我国高铁列车行驶的速度可达360________。
⑶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________m/s。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长度的估测;声速
【答案】⑴ m ⑵ km/h ⑶ 340
【解析】
新冠病毒的直径约为120nm,即1.2×10-7m。我国高铁列车行驶的速度非常快,可达360km/h。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速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二、刻度尺的认识及使用方法
1.认识刻度尺要做到“三看”(如图):
(1)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应从其他清晰刻度线量起;
(2)看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
(3)看刻度尺的分度值(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
2.刻度尺使用方法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总结如下,要做到“五会”。
(1)会“选”
根据实际情况及所需要求选择刻度尺。测量对象不同,所需刻度尺的量程可能不同,分度值可能不同。
(2)会“放。
①刻度尺要放正;图甲、乙、丙中三把刻度尺都放正没有歪斜;②有刻度的一边紧贴被测物体;甲图中的薄刻度尺平贴在物体表面,乙图中厚刻度尺垂直紧贴被测物体;③若零刻度线磨损,应以其他清晰刻度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所对应的刻度值(如图丙)。
(3)会“看”
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刻度线垂直,不要斜视。
(4)会“读”
精确的测量需要估读,指在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如果被测物体的长度刚好到某一刻度线,则估读值为0,记录数据时估读值不能省略。如下图所示。
(5)会“记”
记录测量结果时,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出的数字外,还要标明单位。只写了数字但未标明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记录结果包括测量值与估计值和单位。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