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
刘邦是个聪明人,他最聪明的地方就是言行不一,这一点深刻影响了中国两千年,而最集中体现这一点的,就是他执行的“楚风秦制”。
刘邦与项羽都是楚人,楚人对秦人的仇恨是深厚牢固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一点不是说说而已,反秦大起义以楚人陈胜开始,以楚人项羽主导,以楚人刘邦结束。其他五国之人不说打酱油,只是跟着楚人的屁股跑而已。
项羽
看看另一个楚人项羽对秦国都干了什么,破釜沉舟这些正常战斗就不说了,新安坑秦降卒四十万,结结实实的给长平之战的赵人报了仇。然后进入咸阳后,纵兵大掠秦宫,掘发秦始皇陵,焚烧秦阿房宫,但凡沾个“秦”字,楚霸王都会咬牙切齿,灭之而后快,住在“秦”都里也能悻悻不快。最后宰执天下,实行的也是分封制,而不是秦郡县制。
刘邦相较他就理智多了,他在战功不如项羽的情况下竟然先入咸阳,而且除了典册籍书外,“珍宝妇人无所取”,这当然有“其志不在小也!”的*需要,但也能看出刘邦对“秦”相对理智的态度。
韩信
刘邦和项羽不一样,项羽在暴戾的外表下,其实是个理想主义者,这一点是司马迁喜爱他的地方,所以他给了项羽“本纪”的待遇。而刘邦是个现实主义者,现实到在兵败后潜入韩信张耳军中盗取兵权的地步,所以,和“逢秦必反”的项羽不同,刘邦虽然也未必喜欢“秦”,但只要有效有利,他都会去利用,对秦地的兵员粮食是这样,对秦制也是这样。
说项羽是理想主义者并不是说他一定就比刘邦高尚,理想主义者有时更容易走极端,起码坑*四十万秦降卒这种事刘邦就干不出来。当然你也可以说:“白起在长平也干过这事!”,但问题是“屠龙少年终变恶龙”,这事本身就说明屠龙少年心智不成熟,“春秋责备贤者”,项羽太感情用事了。
猛士
而刘邦是实用主义者,他在毕生的斗争中敏锐的感觉到,秦这套东西还是很实用的,只不过推行的太过急迫与暴戾,需要在秦制外披一层柔和的外衣而己,而秦制的这层外衣,汉初叫“楚风”,文景之时叫“黄老”,汉武帝之后叫“独尊儒术”,风行两千年,而这个底子,是刘邦打下的,你敢说刘邦不聪明?
刘邦在他七十多岁回到家乡,在与丰沛父老欢宴时唱出了《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三个“兮”字,道出了他浓浓的楚风楚情,但他还是戴上“秦”始皇的皇冠,开始推行“秦制”,秦汉断代殊隔,实则刘邦只比秦始皇小三岁,当少年赢政在邯郸为人质,朝忧暮死时,少年刘邦正幻想到魏大梁城为信陵君当门客。几十年人世烟云,两个人的人生如云泥分别,却又殊途同归。而最后当刘邦戴上皇冠那一刻,仿佛有秦始皇的影子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