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蒸鲈鱼、葱烤鲫鱼、封煎带鱼、红烧大虾、葱姜炒膏蟹……有没有口水流下来?由于地处沿海地区,上海人的餐桌上从来少不了海鲜、河鲜。而今天要说的故事就和这些美味有关。
前几年有这样一则新闻:浙江余姚一男子由于被虾刺中,险被截肢。报道讲述做水产养殖生意的姚先生,之前被对虾轻轻地刺破了手腕,当时并不当一回事没有及时清理伤口,结果导致长达3年的痛苦求医历程,差点严重到要截肢的地步。几经辗转,找出“元凶”,通过治疗,最终摆脱了这场持续了近三年的噩梦。
Q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姚先生的感染呢?
有一种微生物——海分枝杆菌,是条件致病菌。它属于分枝杆菌属,其传播途径与大家众所周知的结核分枝杆菌经呼吸道传染不同,海分枝杆菌易从破损的皮肤感染人体,由于这种分枝杆菌适宜生存温度为28℃-30℃,生长速度缓慢。姚先生的病情之所以严重,是因为他受伤感染时间太长,在求医1年后才发现了致病真凶。
显微镜下辨“真凶”
海分枝杆菌(M. marinum)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海水环境中,多见于淡水鱼、海水鱼、虾、蟹等,甚至海豚也会携带。
最早在1897年,人类第一次从鲤鱼中分离出抗酸杆菌,当时将该细菌命名为M.piscium。
1926年从费城水族馆的海鱼遗体上分离并鉴定到了分枝杆菌,当时认为这种分枝杆菌仅仅感染海洋鱼类,因此被命名为M. marinum。
1951年从游泳者皮肤肉芽肿病灶中分离到M. balnei,确认其对人有致病性,称为“游泳池肉芽肿”,后来确定 M. balnei 就是海分枝杆菌(M.marinum),最早在淡水鱼中分离到的 M. piscium可能是M. marinum的变种。
从事接触不含氯淡水、海水的职业者要注意
海分枝杆菌能导致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及人类等致病,渔民、海上工作人员、海产品销售人员及游泳爱好者等与鱼虾蟹、不含氯淡水、海水有密切接触的人,在捕鱼、宰*或叛卖水产时易被刺伤引起皮肤软组织及手部感染,多表现为肉芽肿性病变,故称为“鱼缸肉芽肿”或“游泳池肉芽肿”。现在,随着氯消毒游泳池的推行,“游泳池肉芽肿”已经比较少见了。
由于人们对海分枝杆菌感染认识不足,至今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常导致漏诊、误诊等延误治疗,就像开头所述姚先生的案例。因此,如果你是渔民或钓鱼爱好者,或曾与鱼虾、不含氯淡水、海水有接触,如果被鱼虾蟹刺伤,千万一定要及时进行伤口处理,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可能会酿成严重后果!
正确处理伤口的步骤
先挤出伤口中的部分血,用流水冲洗伤口,随后用碘伏消毒伤口,如果后续伤口处出现红肿热痛或化脓感染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若经过二周抗炎治疗后,伤口仍未愈合,应该跟医生说明创口为鱼虾蟹等刺伤所致,排查有无海分枝杆菌感染。
参考文献:
[1]龙航, 陈世玖, 徐佳丽,等. 海分枝杆菌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 2017, 14(25):145-148.
[2] 暴芳芳、刘红、张福仁. 海分枝杆菌感染的历史与现状[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 36(11):690-696.
[3]常雯茜, 颜潇潇, 张福仁. 海分枝杆菌感染一例[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21,37(5):308-310.
[4]方佳懿, 张宇光, 王丽雅, 等. 海分枝杆菌感染一例[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 37(10):663-665.
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20DZ2312100
供 稿:李 静
编 辑:林维晓
审 稿:江 渊 冯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