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这片土地,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现在的“南充”源自汉高祖公元前202年设立的安汉,至今建成2000多年。她的悠久,不必说从南充走向世界的丝绸之路,不必说陈寿著的三国志以及三国文化,单是“果城”这个名字,就给人无限美好的遐想。
在夏代为“有果氏”之国,唐武德(李渊)四年(公元621年),因城西有盛产黄果(柑橘、又说广柑)的果山,于是定置“果州”,即为“果城”称谓之始。至此,“果城”的称呼就这样一直延续了下来。
据文献,唐宋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柑橘生产区域分布与中国现代分布范围大致相同。宋代欧阳修等撰著的《新唐书.地理志》中列举了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及安徽、河南、江苏、陕西的南部,向朝廷纳贡柑橘。
何其有幸,在这么广的祖国大地上,南充被誉为了“果城”!回想1500多年前的唐朝,那时国都刚定、兵强马壮、盛世太平时期,有多少盛产柑橘的地方为了这个荣誉而努力争夺,又有多少地方因为失去这个称号而惆怅失落。
那一年,也是如此清冷的秋冬季节,许多地方的田间或山林都是光秃秃的一片,花草树木基本呈落叶凋零之态。但在南充一带,沿着嘉陵江畔,沙滩地或山头上一大片、一大片的山间地里,点点黄果如灯般闪亮,挂满枝头,点缀在绿林之间,入眼尽是丰收的山水画卷;而那清甜香甜的黄果,在那个还未发掘更多美味的年代,作为贡品的它更是清香可口,堪称美味佳肴。
赏景,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品果,垂涎欲滴、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