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宣誓制度在哪一年写入宪法,宪法宣誓制度是哪一年展开的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04:12:52

中华民国成立后,南北议和。在清帝退位后第二天,袁世凯通电南京临时政府赞成共和:“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所公认。今由帝政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国无疆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之后由于形势所迫,孙中山将总统之位让予袁世凯,作为条件,除要求袁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外,并坚持要袁世凯公开宣誓效忠共和。1912年3月6日南京参议院作出决定,接受袁氏在北京就职,并要袁氏以电文的方式向南京参议院宣誓,并通告全国,3月8日袁将临时大总统的誓词电告南京。

1912年3月10日下午3时,袁世凯正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仪式在北京石大人胡同前清外务部公署举办,袁世凯宣誓效忠民国:“民国建设造端,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蕲达国家于安全强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凡兹志愿,率履勿渝!俟召集国会,选定第一期大总统,世凯即行解职。谨掬诚悃,誓告同胞。”(如下 图)

宪法宣誓制度在哪一年写入宪法,宪法宣誓制度是哪一年展开的(5)

蔡元培代表南京参议院接受袁世凯的誓词并代孙中山致祝词。袁世凯谦虚作答:“世凯衰朽,不能胜总统之任,猥承孙大总统推荐,五大族推戴,重以参议院公举,固辞不获,勉承斯乏。愿竭心力,为五大民族造幸福,使中华民国成强大之国家。”

但当时以记者身份在场的梁漱溟发觉袁世凯对如此庄重的典礼根本不重视,“既不蓄须,亦不修面,着军人旧服装,殊欠整洁,显然蔑视此一重大典礼”。 《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莫里循对此也有着类似的记录:“袁世凯入场,像鸭子一样摇摇晃晃地走向主席台,他体态臃肿且有病容。他身穿元帅服,但领口松开,肥胖的脖子耷拉在领口上,帽子偏大,神态紧张,表情很不自然。(如下图)

宪法宣誓制度在哪一年写入宪法,宪法宣誓制度是哪一年展开的(6)

待到1913年10月10日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袁世凯“精神甚矍铄,音吐甚朗,军服灿然”。不过袁世凯正在把他共和誓词甩到一边。在场的国会议员韩玉辰清晰地记得,袁世凯竟然不是到国会去宣誓就职,而是安然坐在太和殿的御座上举行就职典礼。念誓词“余誓以至诚,遵守宪法,执行大总统之职务,谨誓”时。“袁先高声读‘余’,继读‘誓以至诚’,其声微弱几不可辨,又高声读‘执行大总统之职务’,洪亮有力,读‘谨誓’二字,声复低沉。(如下图)

宪法宣誓制度在哪一年写入宪法,宪法宣誓制度是哪一年展开的(7)

尽管袁世凯视宣誓为儿戏,但孙中山在其后的革命生涯中始终未放弃宣誓仪式。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于1914年7月8日在日本成立了中华革命党,并规定党员入党时必须立誓约,按指印,以示忠贞不二。孙中山自订的誓约如下:

立誓人孙文,为救中国危亡,拯生民困苦,愿牺牲一已之身命自由权利,统率同志,再举革命,务达民权、民生两主义,并创制五权宪法,使政治修明,民生乐利,措国基于巩固,维世界之和平,特诚谨矢誓如左:一、实行宗旨;二、慎施命令;三、尽忠职务;;四、严守秘密;五、誓共生死 。从兹永守此约,至死不渝,如有二心,甘受极刑。中华民国广东省香山县孙文,民国三年七月八日立。

1917年孙中山南下广州发起第一次护法运动,并得到了驻沪海军将士的支持,130多位国会议员亦纷纷南下。8月25日,孙中山考虑国会议员不到法定人数,乃召开非常国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9月,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陆海军大元帅。同日下午,举行授印仪式,由众议院议长吴濂致大元帅颂词:“前临时大总统孙先生文,手创民国,内外瞻仰,允当斯任,即日赍致证书,登坛授受。”旋由参议院副议长王正廷授印。孙中山致答词:“文以国会诸君不释之故,不得不统摄军政。任职以后,唯当竭股肱之力,攘除奸凶,恢复《约法》,以竞元年未尽之责,雪数岁无功之耻。责任在躬,不敢有贰,诸所举措亦唯国会诸君实匡逮之。”

10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发表就职宣言:“文谨受职,誓竭真诚执行国会非常会议所授与之任务,勉副国会代表国民之期望,并告我邦人。谨言”。(如下图)

宪法宣誓制度在哪一年写入宪法,宪法宣誓制度是哪一年展开的(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