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麦收场景
为推进乡村振兴,观音寺镇与文旅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唐户遗址文化影响力,结合域内水系连通,合作开发乡村文旅产业项目。让文化与水景融为一体,找到推动乡村振兴的着力点。项目总体投资两亿元,分三期实施。包括文化旅游、农耕科普、教育研学、乡村休闲、循环农业五大主题。
助企业促复苏
受疫情影响,文旅产业经营困难。6月初,为帮助文旅产业尽快复苏,新郑市在黄帝千古情景区,召开金融机构与文旅企业接洽会谈,新郑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璩鹏辉的开场白,一连说了几个“拜托”,党委政府与企业共渡难关的决心令人感动。端午期间,新郑市启动“老家人游新郑”,帮助市场提振信心。新郑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部门出台十大举措,包括鼓励工会组织联合重点文旅企业开展工会会员普惠补贴活动,鼓励文旅机构参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建、公务、工会、会展、培训等活动,以助力市场复苏。此后,新郑市委*马志峰到夜市打卡,发放千万元消费券,不断将促进消费引向深入。
电子信息产业是新郑重点产业,为加快项目推进,近期,新郑市委*马志峰,来到新郑市电子信息产业园、 郑州华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河南尊绅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河南森乐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实地察看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投产项目生产运行等情况,现场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
改建后的黄帝故里景区
6月初,新郑出台稳经济、助企纾困政策三十条,投入真金白银支持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增强发展信心,稳定发展预期,促进经济增长。主要包括做好疫情防控、企业提质增效、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金融服务、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就业、刺激消费等八个方面。
为推进项目建设,新郑落实“一个项目、一个市领导、一个专班、一抓到底”机制,日调度、周例会、月提升,每季度组织高质量发展擂台赛,晾进度、晒成绩、比转化。同时对标“三标”活动。践行脚步丈量工作法,党员干部走访项目建设一线,现场办公,主动作为,逐项目排查问题,破解要素瓶颈。
为优化审批流程,新郑创新实施“标准地”出让、“开工手续”双承诺机制,持续落实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证、非永久性工程先行施工等措施,工程项目审批最长不超61天。实行储备库管理,增加在重大专项考核评比中的分值权重。组织开展“三个一批”督导观摩,召开现场办公会“问诊”建设难题。以项目建设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新郑列入省、郑州市重点项目45个,总投资113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8亿元。1至5月份,完成投资13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56%;20个新开工项目已完成手续办理117项,办结率98%;人人利三期、瑞腾塑胶、龙西污水处理厂等1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开工率60%。尊绅光电、华思5G、华南城二期、黄帝故里改建提升等续建项目加快推进。
在非常之时,下非常之功、施非常之策、担非常之责。当前,新郑市正按照省市部署,克难攻坚,加压驱动,践行“三标”行动,实施“九项工程”,持续推进现代化全国一流中等城市建设。新郑实践,仍在继续。
本报记者 张立 通讯员 常春阳
本版图片由新郑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