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的问题
,
低端电视关注点在分辨率是多少,CPU是四核A55还是双核A55,运存用了1G还是2G,有无蓝牙遥控器;
中端电视开始必须标配MEMC 广色域;
高端电视除了MEMC 广色域,还要求高峰值亮度 120Hz的刷新率,以及OLED的黑位等等,当然音响也得跟上。
1、观看距离:首先每个人对于电视尺寸的观看承受能力不同,就像有人认为电视尺寸越大效果越好,即使就2.5m的观看距离还坚持上75寸。Messi客厅(电视墙到沙发背)3m左右的距离看,从个人的观看实测看65寸OK。
因人而异,仅供参考
2、运动补偿(MEMC):拖影克星这个快被我讲烂的功能 ,也曾被有些人质疑(MEMC无用论),现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重视(包括电视/投影厂商),我认为是件好事 。
“运动补偿”这个电视功能其实很早就有,比如索尼出名的Motion flow(倍速技术),就是其中之一,主要是通过算法将画面进行插帧,以实现平滑图像和减少拖影(好比“王者荣耀”从30帧提升到90帧的提升),这对于观看原本就以动态为主的电视节目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这项功能原先大多出现在“中高端机”上,并且对于芯片有一定要求(低端芯片就不支持),目前随着MEMC的普及,低端机也受益(虽然比不上120hz高刷的)。
电视的色域越高,能显示的颜色种类就越多,量子点电视的理论色彩能力最强,但也不意味着量子点电视的色彩就一定好于其他 ,因为你色彩再多,显示也要准,这就涉及到色准问题,色彩又多又准,那才是真正色彩出色的电视,当然又高又准是高端电视的基本素质,但是呢对于低端电视而言,色域高就是件好事 。不同的色域标准,涵盖的色彩区域不同,国内大多为了大家直观对比,大致换算成NTSC进行对比(当然这并不严谨)。
注意,色域标称:BT.709 100%≈NTSC 72%(普通色域,低色域),NTSC达到85%以上一般可以归入广色域。
一般的中低端的普通电视,峰值亮度在250-400nit左右,如果你买的只是个中低端电视,这点可以不用太在意(因为你也没地方查这数据) 。高端电视为啥那么贵,有一部分原因在于超多的背光分区,还有超高的峰值亮度(1000nit以上),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看到你所看不到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