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10月7日电(记者申峰、王学涛)国庆节假期,中国宝武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钢精密带钢公司”)正满负荷生产。车间内,一卷卷薄如蝉翼、光滑如镜的钢材经过压延、清洗、光亮、拉矫、纵切、包装等步骤自动化制成。
这种特殊的不锈钢精密箔材可以轻易用手撕开,俗称“手撕钢”,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精密仪器、新能源电池等高端设备制造行业。
轧制后的钢卷在机器上进行机械性能处理(10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学涛 摄
这项技术因生产工艺难度大,曾长期被外国垄断。2016年,太钢精密带钢公司专门成立“手撕钢”研发团队,15名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
“85后”青年段浩杰是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负责轧机生产。他告诉记者,轧钢最核心的设备是轧机,轧机最重要的部分是轧辊,类似于“擀面杖”。擀面只需要一根擀面杖,而轧制“手撕钢”却有20根轧辊,每轧薄一次,轧辊就要重新配比一次,这其中的排列组合有上万种。
工艺需要改进,设备同样需要不断改造进步。在39岁的团队成员胡尚举的创新工作室里,多个获奖证书、发明专利证书见证着他们的努力。
胡尚举指着一个名叫“多点转矩平衡补偿提高手撕钢控制稳定性”的获奖证书介绍来历,“手撕钢”在光亮退火去应力环节,要经过260米长的带钢通道,最初常在一个地方扯断,“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问题根源,再结合现场试验,历时3个月,终于研发出这套技术解决了问题。”
工作人员在生产车间监控轧机生产(10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学涛 摄
“手撕钢”研发团队带头人王天翔介绍,积累经验的笔记本摞在一起有一米高,它们是“手撕钢”研发的见证者。
历经700多次试验、攻克452个工艺难题、175个设备难题,这支团队终于在2018年底成功研发出厚度0.02毫米、宽度600毫米的宽幅“手撕钢”;2020年,团队又成功研发出厚度0.015毫米、宽度600毫米的“手撕钢”,刷新了“手撕钢”最薄最宽的世界纪录。
为使“手撕钢”适应市场,充分发挥自身价值,研发团队始终对客户多样化需求高度重视。36岁的团队成员廖席说,曾有一款特殊性能的“手撕钢”需要在夏日生产,因为在低温下可以更好地控制产品精度,团队成员选择在晚上回到厂里加班,从凌晨3点工作到早上6点,只为轧制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随着“手撕钢”研发逐步深入,太钢精密带钢公司改变以往客户下订单、公司生产的模式,主动参与到客户设计、共同研发中去。“近年来,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促使我们继续开发新材料。钢材研发始终在路上!”段浩杰说。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