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出来的胡蜂窝直径有1.1米。在场的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蜂窝。
李久文在收集尾生蜂。这个季节,胡蜂处于半休眠状态是没有攻击性的。
桂林生活网讯--桂林日报(陈静通讯员毛小璇 李桂柏 文/摄)胡蜂,别名马蜂,因其攻击性强,许多人避之不及。而在灵川县海洋乡安泰村,养蜂小伙李久文却“与蜂共舞”,把胡蜂养殖当成致富的新门路,并带动村民参与,走出致富路。
日前,记者一行驱车3个多小时,来到安泰村委冲古岭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当初回家乡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家乡环境清幽,资源丰富,非常适合胡蜂养殖。”家在安泰村委三块田自然村的养蜂带头人李久文跟我们聊起了他的养蜂经。
距灵川县城160多公里大山深处的安泰村委是一个贫困村,平均海拔1000多米。交通极为不便,产业缺乏,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这些一直是这个村脱贫攻坚工作推进过程中的瓶颈。这两年,李久文通过引进胡蜂养殖,拓宽了这个大山贫困村的致富道路,也满足了自己想为家乡作点贡献的小小心愿。
80后小伙返乡创业养“毒蜂”
11点多钟,李久文带记者来到冲古岭自然村的胡蜂养殖基地。为了让记者更好地体验到胡蜂养殖的整个过程,李久文专门留了一窝最大的胡蜂当天才挖。几个人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挖了20多分钟,一个硕大的蜂窝映入眼帘。当打开蜂窝盖板时,记者透过纱网看,只见密密麻麻手指般大的胡蜂在眼前胡乱飞舞,他们每个人身上都落满了胡蜂,那个场面真是既惊险又刺激。
当大伙一道把蜂窝抬出来时,所有人都啧啧称奇。整个蜂窝直径足有1米多,有百来斤重,在陡峭的山上要3个壮汉才抬得起来。蜂窝挖出来后,就被抬进了专门培育胡蜂的大棚里。在大棚里工人们正忙碌着培育蜂种,为来年蜂王打窝做最后的准备。
李久文,1987年出生,常年在外地开长途车。2018年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李久文看到央视7套播放的一期《致富经》节目,讲述的是人工养殖胡蜂成功的故事,引发了他的浓厚兴趣。
“常年开长途车需要熬更打夜,不仅体能消耗大而且危险,还落下了颈椎、腰椎疼等职业病,最重要的是长期在外不能与家人相聚。”李久文说,因此,当他看到这个节目后,就萌发了回家乡养殖胡蜂创业的想法。
李久文和同样在外地打工的堂哥说了自己的这个想法,两人一拍即合。可没有经验,李久文在网上找到了一个云南的养蜂师傅。2018年2月,李久文就和堂哥一起远赴云南红河拜师学艺去了。
“在那里每天重复醒王、练王、喂养等工作,整个过程非常繁杂和枯燥,我曾经想过要放弃,总觉得难学,也看不到希望。”李久文告诉记者,他们还是不甘心就这么草草结束,于是坚持了下来。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李久文和堂哥带着花了6500元从师傅那里买来的50个蜂王回到了家乡。他们还在村里找到两个对养蜂有兴趣、以前有过养蜂经验的伙伴一块干。4个年轻人兴致勃勃地开始了创业尝试。
几番尝试,养蜂终获成功
“养了一个半月左右,蜂王就开始拉肚子,放弃蜂巢不做窝了,后来,全窝胡蜂都死掉了。”提起创业之初的经历,李久文仍历历在目。2018年年底,由于管理经验不足,不注重喂食卫生,再加上山区天气多变,他们没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第一次养殖损失惨重。
“当时情绪真的是非常失落,想不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家里人也很反对我们再继续干下去,他们觉得养蜂这个事是不务正业,是没有什么前途的事。”
经过第一次的失败后,李久文十分沮丧。但是他又非常不甘心,难道自己花了大量心血的事业就这样草草结束了?他想要重新来过,可是家人都坚决反对。
和他合伙的伙伴们也不甘心就这样结束。经过几个月的思考,他们决定再试一次。2019年开春,李久文说服了家里人后,再次买回了一些标准蜂群。这一次,他们对胡蜂照顾得非常小心,每天给胡蜂换新鲜的昆虫食物,并及时处理它们的粪便,还给大棚装上取暖器和遮阳布等温控设施,以便应对天气的变化。经过精心的培育和养殖,终于成功养出了第一批50窝高标准的胡蜂,获得了效益,家人们也不再反对。
李久文人工养殖胡蜂成功的消息在大山里不胫而走。对于安泰村这样的贫困村来说,胡蜂养殖成功像是为该村产业脱贫注入了一剂强心剂。远近村民纷纷跑来参观学习,向他取经。
“我养殖50窝胡蜂都成功了,每窝产量在80斤上下,大约有5000元一窝的利润。我计划大力发展养蜂,准备带动周边农户和贫困户跟我一起来养,我要把所学的养蜂知识手把手地教会他们,希望能够帮助他们一起脱贫致富。”李久文这样向记者说道。
冲古岭村的贫困户李久付,家里有年迈的父母和妻子儿女,全家老小都靠李久付在家务农以及偶尔出去打下零工养活,负担非常重。“他为人很老实,看到他家的困难情况我好难过,所以喊他来合伙做事,我也非常信任他,同时还给他每天120元的工钱,帮助他减轻些家庭负担。”李久文这样说。
为了带动附近村的群众一起养殖胡蜂,李久文还把一些标准蜂群分给周边农户养。为了让群众相信自己,他先垫支种蜂成本,等收获蜂蛹时再收回种蜂成本,让群众吃了定心丸。
“我给农户们养的都是差不多成熟的蜂群,他们不需要什么养殖技术,只要守护好它们不被偷就行了。到了可以采收的季节,我们还会派人帮忙一起采收,同时我们还帮农户包销产品。”李久文真心实意帮助周边群众养殖胡蜂,得到了群众的信任,想跟着他一起养蜂致富的村民也越来越多。
“今后我们准备开发出一系列的胡蜂产品,现在我们卖的是原始产品。我们带蜂蛹的蜂窝每斤卖90元左右,卖了2000多斤吧。我们还培育野生蜜蜂,卖的野生蜂蜜很抢手,市场价150元1斤还供不应求,也卖了30多斤。老胡蜂卖1元1只,这个还可用来泡药酒,是治疗风湿病的妙药。总之养殖胡蜂的效益是不错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农户参与到我们的胡蜂养殖项目中来。”
下一步,李久文想大力扩展养殖规模,还打算成立一家养蜂合作社。希望通过合作社的努力,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