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本来就是一个信仰十分坚定的人。他一听这话,当即向大家表示:“我杨贵在这里保证,只要林县人民一天没有喝上漳河水,我就绝不会离开林县!”
大家听到杨贵同志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心里顿时也升起了一股干劲。
常言道:“事在人为”。要想喝上水,就得动手修渠。无论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都将由全体林县人民一起承担!
(三)修渠的钱 哪里来?1960年二月,随着一声爆炸声响起,红旗渠的建设工程正式拉开了帷幕。
开工当天,杨贵和县委的几个领导同志们都带头推着小推车进入工地亲自帮着大家一起运土、清土。
整个“红旗渠”工地上都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然而,大家伙饱满的热情却无法掩盖现实层面上的难题。
杨贵意识到,以林县自己的财政状况,根本没有办法支撑到把“红旗渠”全部修完。
因此,他这个县委*必须要在资金耗尽以前,为红旗渠的建设拉来新的资金支持。
为了拿到这笔钱,杨贵先是向河南省里做了专项报告,向他们说明了林县政府现在面临的困难局面。
没想到县里困难,省里也困难。省财政部的同志还跟杨贵半开玩笑地说道:
“你杨*是林县人民的父母官,我们是河南人民的父母官。我们要同时管着这么多的孩子,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经费支持林县了。”
得到这样的回复,杨贵也很无奈。他只好把希望寄托于更高级别的财政部们。
当时经过估算,修建红旗渠总共需要七千万元人民币。
可是林县所有的家底也就三百万元。一时之间,杨贵为了修渠的经费伤透了脑筋。
后来,有人给杨贵提出了一个建议:
长期以来,林县经过发展培养了很多勤劳肯*“手艺人”。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搞建设,到处都需要技术熟练的工匠。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把林县的工匠们组织起来在全国的范围内“包工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