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哪个国家最先研究出来,杂交水稻是多少年研究成功的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09:28:34

【什么是三系杂交稻】

目前杂交水稻可分为两系杂交稻和三系杂交稻。三系配套是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育种,这是最初的杂交稻育种方法。用这种方法培育的杂交稻就叫做三系杂交稻。

1973年我国籼型三系法杂交水稻配套成功,比当时的矮秆常规稻增产20%以上。其优点是制种安全,缺点是育种程序和生产环节复杂、选育新组合的效率低,种子价格贵。

【什么是两系杂交稻】

两系法是第二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指仅用不育系和恢复系培育杂交稻。1996年,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为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计划第一、二、三期目标的实现做出了杰出贡献。

“两系法”优点在于不育系配组自由、制种程序简化,缺点是育性受外界环境影响大,不育系繁殖和杂交制种均存在产量低甚至绝收的风险。

【一系杂交稻是更高目标】

科研人员正在继承袁先生遗志,争取早日在“一系法”杂交稻领域实现突破。“一系法”指性状不分离的第一代杂种,将杂种优势固定下来,不再需要每年都制种。

2019年,研究人员把杂交稻品种“春优84”选为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模式品种,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了“春优84”的4个内源基因,迈出一系法杂交水稻的重要一步。


中国水稻科研

杂交水稻哪个国家最先研究出来,杂交水稻是多少年研究成功的(5)

【袁隆平最大的科研成就】

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主要是他坚持水稻这种自花授粉作物也有杂种优势、并找到用于杂交的种质资源“野败”,为三系杂交水稻研究打开突破口。

此前,全世界主流遗传育种理论认为,水稻这种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衰退,因而杂交无优势”。其成就最大的意义不是培育出哪些品种,而是成功实践了杂交水稻杂种优势、给全世界水稻育种研究提供了广阔舞台。

【中国水稻科研水平如何】

中国有全世界最庞大的水稻科研群体,研究水稻的两院院士在农业科研领域中可能人数最多。在水稻产区,一些市级农科所甚至比省级农科院研究水稻的优势还强。所以,中国在水稻研究方面的综合实力最强,而袁隆平是这座科研殿堂上最为人所知、最耀眼的明星。

杂交水稻哪个国家最先研究出来,杂交水稻是多少年研究成功的(6)

图中与袁先生合影者是中科院院士、水稻育种专家钱前

【还有哪些水稻科研大家】

丁颖,中国现代稻作科学奠基人;

赵连芳,中国现代农业科学先驱;

周拾禄,提出粳稻起源新假说;

黄耀祥,水稻矮化育种开创者;

杨守仁,高产栽培理论创始者;

李家洋,植物分子遗传学家;

张启发,绿色超级稻开创者;

朱英国,植物遗传育种专家;

谢华安,著名杂交稻育种家;

颜龙安,著名杂交稻育种家;

陈温福,北方超级稻育种家;

徐一戎,寒地水稻开创者。

……

这一水稻科研“天团”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立下卓著功勋。

【杂交稻和南繁育种基地】

袁隆平先生生前每年冬天都要在海南三亚的研究基地进行数月的科研工作。这里是中国唯一的热带省份,气温常年不低于20摄氏度,因此也是育种家的乐园。

独特的热带气候可以实现农作物的加代繁育,一个品种的育种周期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南繁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超过3亿公顷,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60%以上;杂交稻育种研究,100%都经过了南繁。


新中国水稻育种

杂交水稻哪个国家最先研究出来,杂交水稻是多少年研究成功的(7)

【育种技术带来产量三次跨越】

第一次是“高秆变矮秆”。1959年黄耀祥培育出中国第一个矮秆品种“广场矮”,不但抗倒伏还耐肥,开创了矮化育种先河。这一技术使水稻亩产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26公斤提高到70年代初的230公斤。

第二次就是杂交稻,1973年实现籼型杂交稻三系配套,1976年起开始大面积推广。

第三次被称作超级稻,1996年原农业部启动超级稻育种计划,2000年实现亩产700公斤、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四连跳。

【杂交稻种植比重:增-减-增】

杂交稻自从上世纪70年代培育成功至今,在我国种植面积占全部水稻种植面积之比从快速增加到有所下降、近年又有回升。

杂交稻甫一问世便在国内很快推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种植比重最大,约占6成左右。

新世纪以来,占比有所下降,目前全国水稻面积约4.3亿亩,一半以上是常规稻。北方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大部分都是常规稻。

杂交水稻哪个国家最先研究出来,杂交水稻是多少年研究成功的(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