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最后是怎么平定的,平定安史之乱的是郭子仪还是朱温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09:09:55

唐朝初期,人口凋零,经济衰败,为了增加人口,唐朝延续了北魏的均田制——只要你替官府种地一年,这片地以后就归你,直到你死了再还回来。

与之匹配的就是府兵制,就是你平日里种田搞生产,战时要自带干粮响应政府征召,如果你战死了,土地很有可能就成了你的抚恤金,给你的妻儿,如果你立了战功,你就会有更多土地。

唐朝依靠着府兵制,保证了士兵的悍勇,疆域不断扩大,这又为后续的府兵提供了“储备金”。

看似完美地循环,其实早在唐玄宗登基时,就已经来到了崩溃的边缘。

太宗、高宗、武则天几朝虽有波澜,但整体承平,人口爆炸式的增长,伴随着土地增长,勉强够均田制和府兵制的运行。

安史之乱最后是怎么平定的,平定安史之乱的是郭子仪还是朱温(5)

但三朝累积下来的人口基数,在玄宗李隆基一朝迎来了更快的增长,换而言之,土地增长的速度开始追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了。

府兵也开始出现了问题,不同于均田制的田地要归还,很多土地是被私人所占有,于是出现了土地兼并,一开始,府兵制只是在长安周围的一圈,保证唐朝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但随着连年扩大的战端,长安周围的土地很快就不够分了,唐朝统治者不得不扩大属于府兵制的土地范围,并起了个名字叫折冲府。

所以,回过头来再看,李隆基强枝弱干在边境设置节度使是多么致命的事情。

为了保证兵力,李隆基在边境设了许多折冲府,明白战争就是利益的节度使们,多次挑起边境战争,李隆基和李林甫不仅不申饬,还觉得彰显了天威。

安史之乱最后是怎么平定的,平定安史之乱的是郭子仪还是朱温(6)

更过分的是,边疆作战中牺牲的士兵抚恤用的土地,被军队中下层联手侵占。

土地扩张停止,导致均田制难以维持,被前朝打压至衰败的世家、豪族开始崛起,唐后期内乱的祸由开始出现。

没有土地,府兵一时难以招到人,李隆基不得不废除府兵,从中央掏钱给边境募兵。

这一系列举措下来,可以想象李隆基沉迷的安乐窝,是怎样危险的群狼环伺。

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史之乱的推手之一,李林甫甚至还给已经烧热的灶填了一把火:他察觉到边境武官升职很快,害怕受到威胁的他,决定以异族将领为节度使,来确保唐玄宗不会过度提拔节度使们。

安史之乱最后是怎么平定的,平定安史之乱的是郭子仪还是朱温(7)

这一招几乎是亲自把安禄山请上了历史舞台,引狼入室到这份上,李林甫可以说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引爆手。

安禄山其实可以说是比较倒霉的一个节度使,辖管渤海湾一代,与异国只是有限的接壤,这就意味即使没有李林甫为难,他也难以高升。

不甘居于人下的安禄山听闻李隆基宠爱杨贵妃,于是就绕过李林甫,把多年收敛的财宝全部供给李隆基和杨贵妃了,甚至认比他小十六岁的杨贵妃当干妈。

满脑子都是女人的李隆基,此时并没有质疑安禄山那么多钱是哪来的,反而因为杨贵妃收了个比她大的干儿子高兴而高兴,甚至下旨褒奖安禄山。

眼见唐玄宗昏聩至此,安禄山多了一些不该有的小心思。

安史之乱最后是怎么平定的,平定安史之乱的是郭子仪还是朱温(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