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寨北寨来历,九龙城寨的由来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10:03:45

本世纪初,我到的白鹿原。走进白鹿原,这里处处透着神秘;靠近它,才会触摸到它的神奇。随后一段时间,见到的每一个老“白鹿原”,都跟我夸耀同样一个东西:“军寨”。由于没有深的体验,当时,我没太进心,只是热情地敷衍着。

南寨北寨来历,九龙城寨的由来(1)

在白鹿原滚打了十四年后,我才深悟,他们引以自豪的本钱是什么。的确,在我们灞桥地面儿,就存在着这么个有趣的现象:凡是战略要地,总会留下战争的烙印;凡是流传数百年的老村名,无不都显明地透着驻军霸气的痕迹。白鹿原太有资格代表这一切。

南寨北寨来历,九龙城寨的由来(2)

在灞桥地面儿,要论战略要地的话,“霸上”,肯定得坐“头把儿交椅”。白鹿原原西地带史称“霸上”。它遏制着长安通往"蓝田道"。曾有一条通大车的鹅卵石驿道,就横穿过白鹿原,西连渭河流域,东出秦岭至陕南,自古就有“通商洛、连川鄂,扼西北”之说。

自秦以来,每朝每代,都会在此驻军据守,以此为中转向东、向南扩展,从而遗落了一个个军寨,后来都演变成一个个村落。“秦王政送王翦至霸上”、“沛公驻霸上”、“狄青屯霸上”······一个个史传故事,让我真正体察到了,这些用忠诚铸造的军寨价值,也领悟了军人二字里面包含的职责和心酸。

南寨北寨来历,九龙城寨的由来(3)

这里,有13个村子,多多少少都与宋代的狄青有关。

据咸宁县志载:宋仁宗天圣年间,大将军狄青征西夏时曾长期驻扎此地练兵。这里,既有一马平川、又有沟壑从横,犬牙交错的乡道,更有山岭河道齐备有利地貌。征西条件一一具备。这么一看,也难怪狄青要把白鹿原当做排兵布阵的演兵场了。

根据白鹿原交通、地形特点,狄青设计出“枣核”状的防御体系。中军大营居中;旁侧拱卫着偏将、副将大营;原西、原东突出点设瞭望点。每日演练,昼夕不缀。

中军大营,取名狄寨。沿着古驿道向东、向西呈"枣核"状辐射周围,均有兵寨拱卫。小有瞭望寨:原东有寨子村;原西有牛角尖、潘村寨等驿道咽喉地带,也派着小股部队做瞭望哨,从两面儿监视着原下的动静。大有驻军寨:大寨按主将姓氏命名:周旗寨、张洪寨、夏寨、鲍旗寨、南寨、北寨、上寨、开旗寨共"八大寨";各寨裹挟着辅助后勤营寨。辎重营寨在车村;粮草大营在康寨。可想当年驻军布局周密、森严壁垒。

后来这些军寨村,或数村合并,或一分为二,再也没有昔日的辉煌,可留下来的老村却以独特的方式,延续了数百年来变迁的记忆。

南寨北寨来历,九龙城寨的由来(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