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的密度与河水的密度,海水的密度和河水的密度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7 10:14:31

知识点

三角洲属于河流的堆积地貌,其形成的位置、形成过程为:

①形成位置: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

②形成过程:河流携带着泥沙,到达入海口时,水流向两侧扩散,同时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海水密度>河水密度,河水被“顶托”),流速减慢,因此泥沙逐渐沉积,形成三角洲。

海水的密度与河水的密度,海水的密度和河水的密度(1)

图1 三角洲示意图


例题

下图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海水的密度与河水的密度,海水的密度和河水的密度(2)

7、近年来,黄河三角洲生长速度减慢,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

A.黄河水流变得更加湍急

B.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得到加强

C.海潮的顶托作用变强

D.黄河大堤的加固

8.监测和分析该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最有效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有( )

A.RS

B.RS和GIS

C.GPS

D.GPS和GIS

答案:B、B

精讲精析:(1)分析黄河三角洲生长缓慢的原因。①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着大量泥沙奔流入海,在入海口处水流向两侧扩散,并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导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②因此,如果上游的植被恢复较好,水土流失减少,则会减少河流的输沙量,进而导致三角洲的生长速度减慢,选项B正确;③在几十年的时间尺度上,降水量、地形、海水顶托作用不会发生大幅度的长期的变化,因此黄河水流流速和海水的顶托作用的变化较小,对黄河三角洲的生长影响较小,选项AC错误;④黄河大堤的加固,有利于保障黄河两岸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黄河三角洲的增长影响较小,选项D错误。

(2)分析所需的地理信息技术。①由题干可知,需要监测和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因此包含监测、分析两部分;②监测土地利用结构现状(面数据),采用的是RS;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即为分析数据,采用的是GIS,因此选项B正确。


总结

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小,解题思路为:①根据黄河三角洲的泥沙来源,分析造成三角洲生长缓慢的原因(植被恢复,上游水土流失减少);②根据题干中的“监测”、“分析”这两个关键词,分析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又称为“3S”技术,包括:

①全球定位系统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确定某一个物体的位置(点信息),主要用来定位;

②遥感RS确定地面物体的分布特征(面信息),主要进行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

③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分析GPS和RS获取的信息。

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将地球上的地物信息进行数字化,形成一个“数字地球”。

海水的密度与河水的密度,海水的密度和河水的密度(3)

图2 遥感(RS)示意图

【每晚20:00,每日一题,学好地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