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伦海特
华氏度与摄氏度的转换公式
之所以华氏度要设置得这么奇特,其实它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让人体的体温37摄氏度能够对于华氏100度左右,这样一来,在处理日常温度时就比较方便,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气温基本上都包含在0-100华氏度之间了。
实际上,在不少科普文章中都借此一点来说明华氏度比摄氏度更加科学,因为他们觉得摄氏度在表达人类日常接触到的温度范围时,区间太小,不利于体现温度的波动,因为人体对温度的变换很敏感。
对于这个观点,打个比方来讲:我说今天气温是华氏70度,温度宜人,而转为是摄氏度则是今天气温21.11度,竟然用上小数点了,多么的让人“费解”啊。
说实话,我个人认为如果仅仅是因为摄氏度的区间小,不能像华氏度那样可以直接用整数去表示温度,就说摄氏度不如华氏度。这一点简直是可笑至极,而且这才是真让人感到费解的地方,难不成是因为无法理解小数点的含义吗?
公制的出现除了刚才那段用以反驳“华氏度比摄氏度更加科学”的理由之外,还有另一条更加充足的理由就是公制的出现。
当时在华氏度出现之后没多久,就传入了英国,而此时英国正享受着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红利,它有着遍布世界的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为啥叫日不落?因为太阳每时每刻都能照耀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殖民地),所以说当时英制单位被广泛地被使用着。
而这其中之一,毕竟当时在美洲的殖民地还没有独立成后来的美国。因此在那时候,美国人采用英制华氏度是合情合理的。
然而没过多少年,美国人的欧洲老家,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了。
在此之后,为了统一当时地域区别非常明显的“度量衡”,我们所熟悉的公制就被提出了(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啊,当年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的重要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