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是中国花椒最佳适生区之一,尤其适合种植大红袍花椒。武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花椒产业,多年来,武都花椒实现了从“零星栽植、地埂模式”到“荒山开发、规模连片”的蜕变。 目前,武都全区花椒基地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已建成万亩花椒基地8处,千亩花椒示范基地108个。连续保持了花椒主产县区中产量、产值、品质和产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四个“全国第一”,受益贫困村245个,人均花椒增收在1000元左右,在武都区脱贫攻坚战中武都花椒可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
武都花椒基地
武都区在大力推进花椒产业基地化、规模化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花椒品种改良和嫁接管护工作,花椒产业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稳步提升。 为推广花椒优良品种嫁接技术,改良无刺花椒育苗,武都区在34个乡镇和3个街道分三类建设花椒种植示范区84万亩,通过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加强园区树势整形修剪、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嫁接改良等措施,经过多年多层次验证,无刺花椒品种正式风靡武都,近两年已经在全国花椒主产区引进并形成栽植规模,此乃是提高单位面积花椒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花椒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无刺武都大红袍
武都区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马街镇大李家村建设了一处30亩的花椒科技示范园,主要实施大红袍花椒嫁接、青花椒培育、野花椒驯化栽植、大红袍花椒品种优选、花椒丰产栽培技术示范工作。目前,示范园可保证年出圃大红袍无刺花椒嫁接苗10万株。同时,从重庆江津区引种20万株青花椒幼苗,在科技示范园中进行培育繁殖,经过优质优选、土壤改良、整地平床、栽植育苗、水肥管理等措施,有效保证了青花椒引种驯化的成活率,对全区花椒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为确保花椒产品质量。
武都区开展了抛盘覆膜、施肥灌水、良种培育、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土壤管理等技术,新建栽植示范点9个,2430亩17.78万株。在汉林镇、龙凤乡等乡镇实施了花椒整形修剪、嫁接改良、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全膜覆盖保墒、科技培训工作。在马街镇大李家村示范园主要开展了以大红袍花椒综合管理技术、武都花椒种质资源筛选、繁育、嫁接改良、重点病虫害防治、新品种引进驯化工作,为花椒产业高效稳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每年冬季来临,技术人员都要对椒农进行培训,传授栽培、病虫害防治、护理等知识和技能,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引导广大椒农合理种椒、科学种椒。
花椒具有适应性强、耐贫瘠、耐旱、易栽培、好管理、食用药用价值高的特点,甘肃、四川、陕西、云南、贵州、重庆、山东、河南等多地都有栽植。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特色产业在不断出现新的舞台,也是以后产业调整的具体方向,近几年对山区地方开发步伐的不断加大和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持续实施,花椒栽植面积不断扩大,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经济林木之一,花椒栽培管理技术也随之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