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
武当山的道教,敬奉的是“玄天真武上帝”。据说,武当山就是因“非真武不能当之”而得名。在道教信众的心目中,武当山就是神山。汉时,武当山便有道人结庐而居。魏晋南北朝,武当道教得到了发展。唐贞
观年间,武当节度使奉旨祈雨而应,唐太宗敕建五龙祠。宋元时,皇帝把真武神推崇为“社稷家神”,武当山成为皇帝“告天祝祷”的重要场所。明代,武当山被皇家封为“治世玄岳”,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宫观,遂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显赫地位,成为道教第一名山。
元末,武当山宫观大多毁于兵祸。明成祖朱棣兵变夺位后,为巩固政权,安抚民心,自称是武当真武神保佑他们父子取得天下,以示“君权神授”。永乐十年(1412年),朱棣下令重修武当宫观。“北建京城,南修
武当”,耗资以数百万计,历时十四年,建成九宫八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十二亭。嘉靖年间又增修扩建。整个建筑群严格按照真武修仙的故事,采用皇家建筑规制,统一布局,玄妙超然,形成了“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的“仙山琼阁”意境。
紫霄宫在展旗峰下,是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宫殿之一,宫内的紫霄大殿是武当山唯一幸存下来的明代重檐歇山式木结构殿宇。宫殿倚山借势,次
第而上,飞檐叠阁,气宇轩然。紫霄殿内供奉着明代铜铸鎏金真武坐像四尊,一尊为武身,三尊分别为老中青时的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何方神圣?真武,本名玄武,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之总名。其形象是龟蛇合体,与青龙、白虎、朱雀一起,分别为四方护卫神。宋真宗时,为避圣主赵玄朗名讳,改玄武为真武。由于宋、元、明三朝皆视玄武为王朝保护神,因而玄武神的地位不断提高,逐渐成为镇守北方,法力无边的真武大帝。按道*载,其身世
为:昔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国皇后,梦中吞日,便觉*。十四个月后,生下王子。王子长大,辞别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封为太玄,镇守北方,为真武大帝。故武当山上的太子坡、太子岩、太子洞都成为王子修道时的遗迹。
相传王子修炼之初,意志不坚,欲下山还俗。走到山下,见一老妪,在溪边磨一粗大铁杵。王子便上前询问,磨杵何意?妪言,欲磨锈花针。王子大惊,何日能成?妪言,功到自然成。这便是紫虚元君的化身用“铁
杵磨针”来点化真武修道的故事。如此,便有了王子醒悟返山,在复真观(太子坡),太子洞重新苦修,得道成仙的仙迹。
太子坡的九曲黄河墙,一柱十二梁;太子洞的悬岩孤洞都是武当胜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太子洞遇到一位鹤发童颜、笑容可掬的守洞老道。问其高寿几何?答曰:不知道,我是老小孩。那模样,还真像参透玄机的得道真人或金庸小说中的老顽童。如今,武当山道教属全真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