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到底如何做到觉察呢?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不断地问自己问题。大多数时候,我们总是向外去求答案,总是觉得别人的问题,别人做的不好。其实我们要做的是,这种问题要转向内,去向自己的潜意识要答案,这个感受是真实的吗?这个感受真的是对方给我的吗?为什么此刻我会有这种感受,当初恋爱之初的时候,我就会觉得是他爱我呢?当在问题面前,我们稍微等一等、停一停,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时候,结果就会不一样。当我们坚持不断地这样的练习,觉察自然就会有,改变也会随之发生。与此同时,希望我们的这一份觉察,不只是我们自己去做,也要带着我们的伴侣一块,这对我们亲密关系的促进和改善,将大有好处。
第二,有自我,才能够拥有好的关系。
自我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虽然我们在生理上长大了,但是对家庭,对父母的依赖很深很深。在这种依赖下,我们的自我,严格意义上是没有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有一个词叫做缺乏自我。
一个没有自我的人,是没有力量、也是没有意识,去突破原生的家庭,去获取自己力量的,他也没有能力,去获取一个很好的亲密关系。毕竟好的亲密关系,是属于独立且成熟的成年人。
因此一个人要想突破原生家庭的影响,就必须要有“我”的概念,“我”的这一部分越饱满,越来越独立的时候,我们就不再去依附原生家庭,就有了足够的力量,去遇见那个真实的、内心的自己,而不是原生家庭给我们什么,我们就来全盘接收什么。
我们35岁的美少女就是这样,20岁之后她开始了自我的探索之路,让自我越来越清晰、具体和饱满、不悲观、不抱怨,去滋养自己的心灵,饱满自己的人格,让自我的内心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进而她能够从容的面对关系。
当一个人有“我”的时候,才能够有更好的“我们”。所有亲密关系的本质其实都是一样的,就是只有足够的爱自己,活出自己的人,才有力量和能力去获得他人的爱。
第三 挖掘心资源,为自己配秘方。
每个人其实都会闪闪发光,也会有他的与众不同。就像我们故事当中35岁的朋友,她的成长当中,并没有一味的觉得自己缺爱而选择躺平。一方面努力挖掘童年世界的资源,虽然父母陪伴不足,但是锻炼了她独立的能力;虽然从小被分开,但是长大以后,却也能够更从容地去面对别离;虽然得过厌食症和抑郁症,但是也练就了她更好的共情能力。同样的一个事情,有人只看到了问题,有人却看到了资源。另一方面她不断地学习,请教别人问题,探索更多未知的空间,她不在原地等待结果,而是在路上去寻求突破的答案。她的丈夫就是在路上认识的,相识五天,与小自己十岁的男人原地闪婚,而且一直幸福到现在。
最后,我们的伴侣也是我们的资源,不要总觉得伴侣就是猪队友,当我们把伴侣当作资源的时候,去审视他的闪光点,让他参与到我们彼此的成长,和我们家庭的建设当中。其实有一个真相是,在我们抱怨伴侣的时候,有可能我们伴侣的问题,就是我们创造的,最起码有你的一份贡献。毕竟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如果对方毫无优点、非常差劲、当初你们也不会相爱,更不会走进婚姻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