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两类症状仅仅是在柚子内部发生的,柚子的外皮依然“正常”,所以从表面根本看不出来柚子有没有得枯水病。
得了枯水病的柚子,一般有三个进程:开始是汁胞异常膨大,后来逐渐变硬,最后彻底木质化。
柚子的“公摊面积”实际上就是柚子得枯水病后的“木质化症状”。
它是柚子的一个病害,与种植环境有较大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科学证据显示这个病与农药、膨大素有关系。
木质化的果瓤看起来像是冬瓜的果肉,又像是甜瓜的果肉,但木质化的柚子果瓤不仅仅是严重失水,也严重失去了糖分,几乎只剩下了纤维和半纤维,基本上是“难以下咽”的,最好不要琢磨着吃这类柚子。
柚子的枯水病是咋得的?这个病的名字叫枯水病,很多人可能会望文生义,认为是“浇水浇得少的原因”。
但真实原因并没有这么简单。
柚子得这个病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至今也没有哪个国家的科学家能把这个原因彻底搞清楚。
大多数人都是通过猜测和观察,得出了一些表面的原因。
至于柚子枯水病的深层发作机理目前依旧是世界性的难题。
有国内不少科学家,通过观察柚子的生长环境,认为柚子得枯水病跟柚子的生长环境有极大的关系。
如果柚子在果实膨大期遭遇了严重的干旱,就有极大的概率得枯水病;如果在柚子转色期遭遇大雨,也容易得这个枯水病。如果柚子树势过旺(柚子树长得过于旺盛,营养太多),也容易得这个枯水病。
而也有一些观点认为,柚子的枯水病与柚子品种有极大的关系。
像红蜜柚就非常容易发生枯水病,葡萄柚则相对好一些。
同时有观点认为,带有种子的柚子品种发生枯水病的概率相对较低,没有种子的柚子品种发生枯水病的概率则比较高。
采摘和贮藏是主要原因?更多的观点认为,大多数柚子出现严重的木质化,主要是与采摘不当和贮藏保鲜措施不到位有关。
首先是采摘不当。
与消费者猜想的原因恰恰相反,柚子的“早采”并非是导致柚子产生“公摊面积”的罪魁祸首。
柚子的早采问题虽然比较严重,但它一般只会导致柚子的风味变差,酸度高,糖度低或者吃起来如同爵蜡。
而在采摘方面导致柚子果肉木质化的原因是“柚子采摘过晚”,采摘过晚的柚子营养物质会逐渐流失和转移,很容易发生枯水,导致果肉很快木质化。
其次是贮藏保鲜措施不到位。
如果柚子贮藏条件不合格且贮藏时间过久,保鲜没有做好,就会加重柚子的木质化,让原本是仅仅是轻症的柚子,逐渐变成重症。
然后等柚子再在超市放一段时间,到了消费者手里,柚子的重症症状就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了,果肉已经彻底木质化,成了一个不能吃的“大冬瓜”。
采摘时间和采后处理2两个环节如果能处理好,就一定程度上减少木质化发生的概率,同时极大的减轻果肉木质化的程度,不至于整个果肉完全木质化。
这个柚子的“公摊面积”能取消吗?目前取消柚子的“公摊面积”是非常困难的。
这是一道世界性难题,至今为止这个病的机理都没有一个结论性的报道。
从种植到流通,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引起柚子果肉木质化,这就让这个病更加难以防治了。
果农能做的也就是尽量在种植阶段把柚子管理好,降低柚子枯水病发生的概率,其它的果农也做不到。
而且柚子木质化最大的问题是非常难发现。
你根本不知道哪个柚子会木质化,不可能一柚子一个柚子的去检查。
一般都是消费者才会发现木质化的柚子。
对于种植端来说,只要不是大量木质化,对种植柚子的果农来说,这个柚子木质化没有对效益产生多大的影响。
只要不是大量的木质化,一般就是消费者和零售端来解决问题了。
“柚子开盲盒”开出一个“大冬瓜”,毕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真正影响未来柚子市场的,还是当下的柚子早采问题。
早采问题造成的柚子风味下降、难吃,才真的让消费者失望。
何时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柚子的公摊面积”更加迫在眉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