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蝈蝈详细步骤图,编蝈蝈详细步骤视频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8 20:28:28

编蝈蝈详细步骤图,编蝈蝈详细步骤视频(1)

养 蝈 蝈

李群成

说起养蝈蝈,那都是五十多年前的事儿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农村文化生活十分匮乏。仅有的老百姓自娱自乐项目,如舞狮、旱船、戏曲等,也只是在春节和元宵节时才会演出。到了吃大食堂的时候,各村的娱乐项目也全部停办。大食堂解散后,大多也没有再恢复起来。县里的电影队到农村放电影,一个村两三个月也难得轮上一次。因此,为了图个高兴,很多人都有了养蝈蝈的习惯。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每年深秋之后,让孩子捉一、两只比较年轻的蝈蝈,装到小葫芦里揣在腋下,找个背风的地方,一边享受着太阳的温暖,一边聆听优美动听的蝈蝈鸣叫声。

我受大家的影响,自幼也喜欢养蝈蝈。

小孩子养的蝈蝈,是要自己到地里去捉的。夏秋季节,中午放学跑回家丟下书包,趁母亲还没有做好饭的时候,一路小跑到庄稼地里捉蝈蝈。

编蝈蝈详细步骤图,编蝈蝈详细步骤视频(2)

其实,蝈蝈和人一样是怕热的。越是艳阳高照,酷暑难耐,它们就越会爬到庄稼的顶端藏在叶子下面,感受着透过缝隙吹来的缕缕小风,撑起背部两只镜片一样的翅膀,好像进行歌咏比赛一样,快速摩擦发出“嘀嘀吱吱”的鸣叫声。

“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捉蝈蝈须有耐性。来到庄稼地里,首先要循着叫声寻找蝈蝈。蝈蝈的叫声清脆悦耳,尤其是顺风的时候,百米之外都会听得清清楚楚。当靠近蝈蝈十几米的地方就要放慢脚步,仔细搜寻它所在的大体位置。如果突然停止了叫声,说明它感觉到了危险,这时候就要原地停下来,不能有细微的响动。直到它认为险情解除重新叫起来,才可以继续行动。

捉蝈蝈是要讲究技巧的。到达蝈蝈所在庄稼棵后,如果是玉米、谷子地,就要蹲在地上向上寻找;如果是黄豆或红薯地,要趴在地上慢慢搜寻。因为蝈蝈有着和庄稼叶子一样的天然绿色,必须仔细搜索。位置找准后,要屏住呼吸,在其背后采取两手合拢的办法突然捉住,并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它的头部。不然,它两只犹如钳子一样的尖利牙齿,就会把你的手指咬得鲜血直流。如果一下抓不到,它就会迅速跳到庄稼的最下层,藏在稠密的叶子下面一动不动。这时候就要耐住性子趴在原地重新寻找。

夏天的太阳罩在头顶上,火辣辣的烤着大地,炙热的地面像热笼一样蒸着,汗水顺着面颊、脖颈、胸背流湿了裤头,接而“汗滴禾下土”。这时候,那怕有一丝微风吹来,当是最奢侈的享受。

捉蝈蝈最好一次成功,如果跑掉,第二次的成功率就不是很高了。捉到蝈蝈后,就势揪下一片大的庄稼叶子,把它的两条大腿蜷起来,包扎结实装入口袋,开始寻找第二只蝈蝈。

编蝈蝈详细步骤图,编蝈蝈详细步骤视频(3)

有经验人的都知道,蝈蝈的年龄从头部大体上是可以辨别出来的。年轻蝈蝈头部是青绿色的,而年长的则发乌发暗。一般都会把年长的蝈蝈装到大笼子里,或者扔到树上。不过,扔到树上的很容易被鸟叼走。把装有蝈蝈的大笼子挂到低低的树枝上,或挂到房门口,每天喂上几片鲜嫩的白菜叶子,就可以养上一段时间。还可以放进笼子里一段辣椒,蝈蝈吃后自然就会叫得更欢,叫的时间更长。年轻的蝈蝈寿命长,才会装到小葫芦里长时间养起来。

养蝈蝈就要扎笼子。大的蝈蝈笼子一般是用高粱杆扎制而成的。就是取高粱秆的最上一节,杆细节长,又有青黄红等多种颜色。根据所需要的数目和颜色,参照亭台楼阁的样子,剪裁出不同的长度,扎出有楼上楼下、左室右室,又有飞檐、斗拱,既美观又实用的笼子。

而揣在腋下暖蝈蝈的葫芦要求就比较高了,既要结实,又要小巧、美观。我大爷爷年轻时会编小蝈蝈葫芦,可惜他老人家已经去世多年,手艺也早已失传。好在我家还保留有一个他早年,用榆树条编成的蝈蝈葫芦。他编的葫芦十分的精巧、细密、结实,再在外面涂上一层大漆,站上一个人都压不扁。

编蝈蝈详细步骤图,编蝈蝈详细步骤视频(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