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找不到朋友的朋友圈入口,为什么看不见朋友的朋友圈入口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8 23:50:32

图片来自知乎博主雪峰成长的文章《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模型》

需求层次分为 5 个层级,底下两层是缺失性需求,分别为生理需求(食物、空气)、安全需求(人身安全、财产),这是作为人的基本保障。

顶上三层是成长性需求,分别为爱与归属(与他人建立情感,被某个社会群体接纳)、尊重需求(自我价值的肯定,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自我实现(发挥潜能,实现理想)。

这个需求层次是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得到满足,而且人在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一种需求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求处于从属地位。

在我个人理解里,人对缺失性需求是较为敏感的,比如在富途证券 APP 购买了股票或基金之后,内心害怕亏得连渣都不剩,就会不时查看 APP 最新的相关资讯,期望自己适时卖出;又比如逢年底,担心自己会被公司优化掉,就会跟同事打听消息,或者到脉脉 APP 刷相关的消息。

在这些需求里,最重要就是了解相关的最新信息,以确保自己的人身或财产是安全的,属于媒体的范畴,所以在这些 APP 里,都会提供新闻资讯、话题热榜等内容,为用户提供相关的信息。

为什么找不到朋友的朋友圈入口,为什么看不见朋友的朋友圈入口(9)

在缺失性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后,我们就会追求成长性需求。但需求还没得到满足,我们可能就停不下脚步。

这时候,即使身边有朋友陪伴,但我们还会感到孤独,这背后则是自己觉得还没有人理解到自己的痛苦,平时可能会表现出嘻嘻哈哈的样子,但夜幕降临,一个人躺在床上时,一想到问题还没解决,或自己想要的还没要到,内心的焦虑、惊恐等负面情绪就会蔓延出来。

比如 2019 年刚工作时,我从书籍中了解到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但知乎大 V 分享的方法在我这里得不到落地,而当时身边的人,要么不注重搭建知识体系,要么分享的方法无法让我认同,那时候表面跟别人说不在乎,但内心一直都很在意,直到一年半后遇到了欢喜老师,通过印象笔记才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才极大地缓解了我对知识的焦虑。

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同类人的重要尤为关键,你们拥有类似的价值观或想法,容易产生共鸣。对此,他会给予你信念,还通过自己的行动帮助你,让你走出困境或实现梦想,或分享自己类似的过往经历,让你相信你并非是一个人,内心的孤独感得以解开。如果有人读懂了你的痛苦,并且还认可你的价值,那么你就会感到找到了知音,与他建立更为深度的关系。

在寻找同类人时,我们可以通过社交的方式,比如我通过朋友推荐或「在行」APP 连接到张亮、类延昊等行业大 V ,他们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帮助我掌握了 PDCAT 以及社区运营等方法,也可以通过社区的方式,比如在知乎认真阅读大 V 小猫倩倩关于职场方法论的回答。之后我阅读了她好几篇的回答,非常认同她的观点以及主张,然后加她微信,进而她成了我导师,像一盏灯照亮我前进。

所以,社区与社交的链接方式稍微有点不同(社交:人——人,社区:人——内容——人),但本质上都是为了寻找同类人。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压力到位,那么社交也会得以继续,比如有时面对同事的无端指责,不怼回去,工作上与他还保持交流沟通,只是基于薪酬、能力等因素,我们还没想离开这间公司。

最后小结一下,从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出发,每种需求都可以用媒体、社交与社区等方式承接,但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侧重点,媒体更多是让你快速获得相关信息,让自己有安全感,而社交与社区是为了让你找到同类人,让自己的价值得到尊重以及认可。

作者:猫晓豆豆,社区运营,会一点知识管理。*猫晓豆豆。

本文由 @猫晓豆豆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