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产品适合主题式设计?主题式设计有哪些优缺点呢?
首先,针对优势,我的思考是这样:
- 主题式设计适用于内容量较大,用户基数较多的产品阶段。
- 主题式设计,顾名思义,所有用户都可以围绕一个评论参与互动,延伸内容本身的价值和趣味,吸引更多用户参与。
- 运营也可将主题式评论当做运营工具,吸引用户参与互动。
但是,主题式设计也有一些问题,针对缺点,我的思考是这样:
- 研发成本上,相较于模式1平铺式设计要大。因此在产品的初期阶段,不建议使用主题式设计。
- 主题式设计,用户会为了更多曝光,直接回复热门评论,容易造成灌水、低质的问题,如果反作弊策略跟不上,相反会稀释产品调性。
模式3:盖楼式设计
17年3月25日,南方周末发表文章《刺死辱母者》,引起了网易编辑们的关注,网易新闻小编将原标题修改为《母子欠薪遭11人凌辱,儿子目睹后刺死1人被判无期》,并发送全量push,7h内该文章跟帖数100w,3.26日,达到236w。这就是要介绍的第三种模式,也是网易新闻的特色之一盖楼式设计。
顾名思义,盖楼式设计,是指将自己的评论与原有的所有评论都展现出来,并按照顺序展现,如下图。
盖楼式设计的特点是将所有对话全部展现出来,视觉冲击力强。网易新闻借此甚至发展出了『更贴文化』,并将其发挥到极致。但盖楼式设计也需要考虑重复内容以及视觉疲劳的问题,在人们注意力时间越来越低的现在,很少有产品会采用盖楼式设计(此观点来自于使用140 app,发现只有网易新闻与A站使用该种设计,观点仅供参考)。
二、评论的排序逻辑
目前,成熟产品的评论排序方式都是综合时间、热度等因素而组成的评论排序列表。相对主流的排序方式也主要依靠这样几个逻辑:时间顺序,热度排序,人工置顶。
逻辑1:时间顺序排列
现在,按照单一的时间顺序排列的产品相对较少,一般在产品的中间版本会采用这种相对简单的排序方式。时间顺序排列需要注意的是,在一级评论列表页和二级评论列表页顺序的不同。
一级评论列表页,最新评论在最前,这一排序逻辑是能被大众所接受的。但二级评论列表页的排序顺序依然是最新在最前吗?
我的思考:不是。我们回到二级评论的场景中去,试想,我们在点击进入一个二级评论,我们想看到的时候针对这个评论所产生的讨论,此时这个评论的回复其实是有故事线在,因此,二级评论列表页按照最久评论在最新展示是相对合理。
以微博为例:微博的二级评论默认按照时间顺序,最久在最前的展示顺序。当然,微博也提供了按照热度排序供用户选择,这一逻辑我们在后面详细为大家介绍,什么是按照热度排序。
逻辑2:热度顺序排列
不同产品对于热度的定义是不一样,一般都离不开这样两大类:
(1)单一热度参考因素:即以某一因素作为排序依据,常见的是评论的点赞数、评论回复数。
(2)复杂热度参考因素:即以综合因素为依据,根据算法而生成的排序依据,常见的因素分为以下几大类:
- 评论本身:评论时间、评论字数、评论与内容的相关度。
- 评论者本身:内容数、粉丝数、关注数、是否大v、是否低质、与作者的关注关系、活跃时间等。
- 评论互动指数:评论点赞书、评论点踩数、评论回复数。
针对第(1)类:单一热度参考因素。以网易云音乐ios版本举例:在4.3.0版本以前,评论分为两个板块:精彩评论、最新评论。其中,精彩评论的排序依据是点赞数,最新评论的排序依据是时间。当评论数大于10后,该内容即可进入精彩评论板块。(如下为分析来源)
网易云音乐针对评论的排序方式相对简单,容易让用户理解,能够被普通用户所接受。但是,这种排序方式会受到马太效应的影响,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在一定程度上会伤害评论者的积极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网易云音乐在4.3.0版本上线了近期热评板块。部分评论数较高的歌曲会有近期热评板块,例如:周杰伦的《晴天》,总计211w条评论,热门评论21437条,近期热评2条。
通过分析网易云音乐,我们发现:以单一纬度为排序方式的排序逻辑,优点明显:简单直接,用户接受度高。缺点同样明显:马太效应,会伤害后来者的评论积极性。
基于此,市面上出现了相对复杂的评论排序方式,综合评论的各种因素的排序方式,国内的今日头条,国外的Reddit都是采用的这种复杂的排序方式,在这里,具体的排序方式是什么,我们不做重点。
重点聊一聊,为什么评论要用复杂的方式来排序,即复杂的排序方式解决了什么问题?
我的思考是:
- 发表早的内容不一定是好的内容的问题。
- 同样质量的内容可以获得同样的曝光机会,只要内容质量高,后来者也可以居上。
- 发现真正被用户喜欢的评论。
逻辑3:人工置顶评论
人工置顶评论,本质就是通过人工干预评论的排序,达到操作者目的的一种排序方式。在这里操作者其实有两类:一类是发布内容的作者,一类是平台的运营人员。
例如:微信公众号的置顶评论,实质上是发布内容的作者置顶用户的评论。这一类置顶,产品会给予明显地标识。对于浏览用户和评论者都是明显可见的。
另外一类置顶,平台的运营人员通过后台等方式置顶符合平台调性的优质内容,这一类置顶,浏览用户往往是无意识的,而评论者往往能够感知到自己的内容被置顶,对于评论者也是一种激励。
三、评论的主要操作及细节须知
产品的发展是阶段性的,当我们做一个从0到1的产品时,我们需要去拆解评论功能,即每一个版本需要完成到什么地步、达到什么目的。
过往的经验告诉我,拆解的前提是知全局,以免出现拆解不全面、优先级颠倒等问题。知全局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去参考成熟的产品,下面,我将以一个成熟产品——微博的评论区为例,去分析评论还有哪些主要需要注意。
Part1:用户信息展示及输入区域需要考虑要点
- 用户头像:头像大小、头像展示形状、头像是否可以点击、头像点击进入页面的交互逻辑。
- 用户昵称:昵称颜色、昵称展示字符数、昵称是否可点击、昵称点击后进入页面的交互逻辑、是否可关注用户。
- 用户等级展示:展示样式、展示位置、是否可点击、用户等级是否参与干预评论的排序规则。
- 输入区域:调起输入框是否有默认文案、输入字符数限制、输入内容类型(文字、原生表情、自制表情、链接、图片、视频、gif、live、长图)、内容类型对应字体颜色、形状大小;调起键盘默认展示样式,是否支持换行提交、是否支持键盘提交;输入评论成功后,被评论人是否收到系统消息;输入评论成功后,评论人是否有固定入口可见评论。
Part2:评论的部分操作考虑要点
- 转发:转发的按钮大小、颜色、位置;转发平台(站内转发/第三方平台转发);分享文案;分享类型(jpg/url);分享落地页样式。
- 回复评论:回复评论样式;调起输入框是否有默认文案;输入字符数限制;输入内容类型(文字、原生表情、自制表情、链接、图片、视频、gif、live、长图);内容类型对应字体颜色,形状大小;调起键盘默认展示样式;是否支持换行提交;是否支持键盘提交;回复评论成功后,被回复人是否收到系统消息;回复内容成功后,回复人是否有固定入口可见回复。
- 点赞:点赞动效;是否可以取消点赞;点赞的同步逻辑;点赞是否发送系统消息;点赞数的展示规则;点赞数是是否干预排序逻辑;(如有点踩)与点踩的互斥/独立关系。
- 点踩(部分产品存在):点踩动效;是否可以取消点踩;点踩的同步逻辑;点踩是否发送系统消息;点踩数的展示规则;点踩数是是否干预排序逻辑;与点赞的互斥/独立关系。
Part3:评论的部分操作考虑要点
- 复制:复制成功提示;复制失败提示;复制区域(全部复制/选择复制);复制交互(长按/点击)。
- 举报:举报客体区别(举报的是人还是内容);举报页面;举报是否发送系统消息;举报后续处理逻辑。
- 删除: 是否可以删除;删除是否弹窗dialog;被动删除后是否发送系统消息;删除后数据展示样式。
以上三个部分就是针对评论的操作所需要考虑的细节要点,因为认知局限,可能不完整,欢迎补充。
四、评论运营后台
好的明星需要团队运营,好的电影需要团队运营,那么好的评论更需要团队去运营。网易云音乐的评论不是PM搭建好评论功能,就会有众多UGC源源不断地来产出内容,是需要有一个强大的运营团队来管理和控制评论。
用户从看到评论到发布评论这个环节,PM扮演的角色实质是建立更简单、更适合产品的评论通路,而运营才是去引导用户评论的关键因素。
如果说把评论功能比喻成一个冰山,那么在前面三部分聊到的都是冰山之上的内容,下面要聊到的才是冰山之下,用户弱感知,但又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评论运营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