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由谁开创的,道教起源于哪个派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9 00:41:54

(三)隋唐五代时期的道教

隋唐时期,道教十分兴盛。特别是唐代,由于李氏皇室为抬高自己的出身门第,自称老子(名李耳)是其始祖,于是对奉老子为太上老君的道教十分优渥。

唐高宗给老子上尊号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给老子上尊号为“大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并亲注《道德经》。(最早注解《道德经》的皇帝是梁武帝。)

唐代,道教高道辈出,潘师正、司马承祯、吴筠、张果、叶法善等在当时声名卓著。

唐睿宗召见高道司马承祯,问以阴阳术数之事,司马承祯以《老子》“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之语谏之,劝其不必留心于方术。睿宗不以为然,反驳道:“理身无为,则清高矣;理国无为,如之何?”司马承祯回答说:治国与治身同理,清心寡欲,顺物自然,而无私心杂念,则身体康健,国家安宁。

唐代道教在义理上,引人注目的是重玄学的兴盛。“重玄”来自《老子》的“玄之又玄”一语。有欲之人的心灵被*牵引,于是需要告诉他们澄心遣欲,以达到无欲的境界。但这只是第一步,即遣有以归无的程度,进一步连“无欲”之心也要遣去,这就达到了“玄妙”的境界。有欲、无欲好比是二偏之病,“玄”好比是“中道”。连执守中道之心也遣去,以至于“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才是自然而然的“重玄”之境。


道教是由谁开创的,道教起源于哪个派(5)

唐代士大夫中,慕道者颇多。李白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亲受道教法箓,履行了正式入道的程序。诗人贺知章也辞官做了道士。写有脍炙人口的《渔歌子》(又名《渔父词》)的张志和,自号“玄真子”,也是一位好道之士。

女冠(即女道士)众多也是唐代社会的一道风景线。光公主入道的就不下十位,其中最著名的是唐玄宗的妹妹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而鱼玄机、李冶则是著名的女冠诗人。

五代时期,道教的新特点是钟吕内丹道的兴起。钟吕即钟离权和吕洞宾。

早期道教推崇外丹,认为自然界中那些具有恒久不变性质的矿物质(如黄金等),经过特定的烧炼程序,能够变成人体可以服食的丹药。人吃了这种丹药,可以长生成仙。唐代以后,道教的长生之术,则逐渐转向了内丹。

内丹是相对于以身外之物炼成的丹药(外丹)而言的。

钟离权、吕洞宾所传下的《钟吕传道集》、《灵宝毕法》等,提倡在体内炼丹,认为人的精气神经过特殊的修炼方法,可以凝结为“圣胎”,“圣胎”升华成“阳神”后,可以离开人的躯体,永世长存。

钟、吕所倡导的内丹术,经施肩吾、彭晓、陈抟等人发明道要,至北宋张伯端着《悟真篇》后,成为了道教中最盛行、最重要的修炼方术。


道教是由谁开创的,道教起源于哪个派(6)

(四)宋金元时期的道教

宋金元时期,道教派别不断繁衍增多,道教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色。

宋徽宗是继唐玄宗之后,又一个著名的崇道皇帝。他曾让大臣给自己上封号为“教主道君皇帝”。他也亲自注解了《道德经》。(后世又有明太祖、清世祖为《道德经》作注解。)

北宋最著名的道士是陈抟。

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河南鹿邑人。早年习科举,有宏图大志。曾在一座山上题诗说:“他时南面去,记得此山名。”后来逐渐淡泊尘情,隐居终老。曾写诗说:“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紫绶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陈抟在华山隐居了数十年,后两次被宋太宗诏请入京。宋太宗让宰相宋琪等向陈抟请教养生之术,陈抟谦称自己不懂养生之术,并劝告帝王应以天下苍生为念,励清图治,不宜留心于方术。太宗又请教济世安民之术,陈抟乃索纸书四字:远近轻重。帝不谕其意。陈抟解说道:远者,远招贤士;近者,近去佞臣;轻者,轻赋万民;重者,重赏三军。帝听罢大悦。

宋太宗要给陈抟封官,陈抟固辞不受,坚请还山隐居。不久,宋太宗又要召见陈抟,陈抟上表辞曰:“尧道昌而优容许由,汉世盛而善存四皓。嘉遁之士,何代无之?……愿回天听,得隐此山,圣世优贤,不忝前古。数行丹诏,徒烦彩凤衔来;一片闲心,已被白云留住。获饮旧溪之水,饱聆松下之风。咏味日月之清,笑傲云霞之表。遂性所乐,得意何言?”

陈抟以睡功着称,据说能一睡数月不起。他有《爱睡歌》说:“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铺地。震雷掣电鬼神惊,臣当其时正鼾睡。闲思张良,闷想范蠡,说甚孟德,休言刘备,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怎如臣向青山顶上、白云堆里,展开眉头、解放肚皮、且一觉睡。管甚玉兔东升,红日西坠。”

“至人本无梦,其梦乃游仙。真人亦无睡,睡则浮云烟。炉里近为药,壶中别有天。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

陈抟精通《老子》、《周易》和道教修炼方术,其学术思想对北宋理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说周敦颐的《太极图》就来源于陈抟的《无极图》。

陈抟的弟子张无梦亦以精通《老子》、《周易》闻名。宋真宗召见,让他讲《周易》,他专讲谦卦,并解释说:“方大有之时,宜守之以谦。”当时北宋正处于兴盛时期,张无梦认为此时更需要谦虚谨慎,以免因强盛而骄奢,导致天下大乱。

张无梦的弟子陈景元,对《老子》、《庄子》和很多道教经书都作过注解,是当时道教的博学之士。


道教是由谁开创的,道教起源于哪个派(7)

北宋时期,张道陵(张天师)的后裔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张道陵的第三十代后裔张继先在当时非常有名,曾多次受到宋徽宗的召见。

南宋时期,传统的符箓道派形成了三大中心,即以龙虎山为中心的正一天师派、以茅山为中心的上清派、以阁皂山为中心的灵宝派。此外还有神霄、东华、清微、净明等新兴的道派。

金代,从民间涌现了太一教、大道教、全真道三大新道派。其中全真道一直流传到今天。

全真道创始人王喆,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他自称于金正隆四年(公元1159年)在甘河镇遇异人授以丹诀,自此弃家入终南山,居于土穴中修道,号其穴为“活死人墓”。

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王重阳云游至山东传教,先后收马钰、丘处机等七人为弟子。

丘处机后应召赴西域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觐见成吉思汗,受到成吉思汗的尊崇。

丘处机在西行途中,给燕京道友写诗说:“十年兵火万民愁,千万中无一二留。去岁幸逢慈诏下,今春须合冒寒游。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穷急漏诛残喘在,早教身命得消忧。”可见,丘处机西行的目的是希望能使中原百姓免受战争的屠戮。

《元史·释老传》载:“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

丘处机东归燕京以后,全真道的发展进入鼎盛局面。

入元以后,全真道和正一道成为道教最主要的两大道派。这一格局一直延续至今。


道教是由谁开创的,道教起源于哪个派(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