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一只大鸟飞到自己面前,梦见一只鸟飞到我手上不走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9 00:06:25

初一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古诗文阅读陶冶了我们的情怀:与韩愈漫步于晚春时节,他看到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脱口而出:“① ,② ”,这是诗人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与王维静坐竹里馆,“③ , ④ ”一句诗人以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幽静闲远的格调,传递出诗人悠远宁静的心境,仿佛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与李白来到洛城,“⑤ ,⑥ ”一句以乐声传达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和郭茂倩探讨乐府诗,“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⑦ ,⑧ ”, 让我们领略了木兰在从军途中,触景生情,所生发的思亲之情,而“9 , 10 ”一句让我们领略了花木兰战场生活的艰难苦寒。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B.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白露”都是一个诗意的存在。

C.读汪曾祺散文的时候,就像是欣赏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素描。

D. 目前,厦门市已经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

人类的历史有如繁星遍布的夜空,无数高贵而孤独的生命在恒久地【甲】 着我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为衰微的民族寻找一剂文化药方而【乙】

钻研古代典的闻一多;面对丰饶的土地发出“我必定为她战斗到底,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誓言的端木蕻良,为祖国核武器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通过他们的品质, 我们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1)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A.藉 B.籍 )

(A. suì B. cuì )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A. 观望 B. 凝望 )

(A. 锲而不舍 B. 诲人不倦)

(3)活动中,小明记录了以下内容,填入横线处的四个分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闻一多既是充满爱国热情的诗人、学者,又是伟大的民主人士,他

①宁可倒下去 ②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③不愿屈服 ④拍案而起

A.④①③② B.①②④③ C.④②①③ D.②③①④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6分)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 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这首诗出自《岑参集校注》,这首诗写于赴任途中。入京使,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B. 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思乡之情奔涌而出,不可遏止。东望故园,长路漫漫,亲人远隔,怎能不让人泪雨滂沱!因此,诗人沉浸在了思乡的悲苦中。

C. 这首诗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以平实的语言,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用语自然而又含蓄凝练。

D. 这里不说旅途艰辛,不说回家无期,万千思念,尽在一声“传语”中。

5.“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钟”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楚有养由基①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②曰:“善射,可教射也矣③。”养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④。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⑤,少⑥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⑦,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西周策》)

【注释】 ①养由基:人名。②过:经过。③可教射也矣:可以教他射箭了。④支左屈右:支起左臂,弯曲右臂。⑤不已善息:不因射得好趁此时休息。已,通“以”,因。⑥少:过了不久。⑦弓拨矢钩:弓身不正,箭杆弯曲。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6分)

(1)但微颔之    (2)尔安敢轻吾射 (3) 康肃忿然曰

(4)以我酌油知之 (5)左右皆曰“善” (6)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

7. 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B.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C.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D.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徐以杓酌油沥之

(2) 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

9.【甲】【乙】两文都和射箭技术有关,但所揭示的道理有所不同,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4题。(20分)

梨花风起正清明 丁立梅

①祖母走后,祖父对家门口的两棵梨树,特别地上心起来。有事没事,他爱绕着它们转,给它们松土、剪枝、施肥、捉虫子,对着它们喃喃说话。

②这两棵梨树,一棵结苹果梨,又甜又脆,水分极多;一棵结木梨,口感稍逊一些,得等长熟了才能吃。我们总是等不得熟,就偷偷摘下来吃,吃得满嘴都是渣渣,不喜,全扔了。被祖母用笤帚追着打。败家子啊,糟蹋啊,响雷要打头的啊!祖母跺着小脚骂。

③我打小就熟悉这两棵梨树。它们生长在那里,从来不曾挪过窝。那年,我家老房子要推掉重建,父亲想挖掉它们,祖母没让,说要给我们留口吃的。结果,两棵梨树还是两棵梨树,只是越长越高、越长越粗了。中学毕业时,我约同学去我家玩,是这么叮嘱他们的,我家就是门口长着两棵梨树的那一家啊。两棵梨树俨然成了我家的象征。

④我家穷,但两棵梨树,很为我们赚回一些自尊。不消说果实成熟时,逗引得村里孩子没日没夜地围着它们转。单单是清明前后,它们一头一身的洁白,如瑶池仙子落凡尘,就足够吸人眼球。我们玩耍,掐菜花,掐桃花,掐蚕豆花,掐荠菜花,却从来不掐梨花。梨花白得太圣洁了,真正是“雪作肌肤玉作容”的,连小孩也懂得敬畏。只是语气里,却有着霸道,我家还有梨花的。——我家的!多骄傲。

⑤祖母会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那是要烧给婆老太的。她一边叠纸钱,一边仰头看向梨树,嘴里念叨,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婆老太可有得吃了。婆老太是在我五岁那年过世的。过世前,她要吃梨,父亲跑遍了整条老街,也没找到梨。后来,我家屋前就多出两棵梨树来,是祖母用一只银镯换回栽下的。每年,梨子成熟时,祖母都挑树上最好的梨,给婆老太供上。我们再馋,也不去动婆老太的梨。

⑥我有个头疼脑热的,祖母会拿三根筷子放水碗里,嘴里念念有词。等筷子在水碗里终于站起来,祖母会很开心地说,没事了,是你婆老太疼你,摸了你一下。然后,就给婆老太叠些纸钱烧去。说来也怪,隔日,我准又活蹦乱跳了。

⑦那时,对另一个世界,我是深信不疑的。觉得婆老太就在那个世界活着,缝补浆洗,一如生前。有空了,她会跑来看看我,摸摸我的头。这么想着,并不害怕。特别是梨花风起,清明上坟,更是当作欢喜事来做的。坟在菜花地里,被一波一波的菜花托着。天空明朗,风送花香。我们兄妹几个,应付式地在坟前磕两个头,就跑开去了,嬉戏打闹着,扎了风筝,在田埂道上放。那风筝,也不过是块破塑料纸罢了,被纳鞋绳牵着,飘飘摇摇上了天。我们仰头望去,那破塑料纸,竟也美得如大鸟。

⑧祖母走后,换成祖父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祖父手脚不利索了,他慢慢叠着,一边仰头望向梨树,说,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奶奶肯定会欢喜的。语气酷似祖母生前。

⑨我怔一怔,坐他身边,轻轻拍拍他的手背。我清楚地知道,有种消失,我无能为力。祖父突然又说,你奶奶托梦给我,她在那边打纸牌,输了,缺钱呢。我听得惊异,因为夜里我也做了同样的梦,梦见祖母笑嘻嘻地说,我每天都打纸牌玩呀。我信,亲人之间,定有种神秘通道相连着,只是我们惘然无知。

⑩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着去了。他们在梨花风起时,合葬到一起。他们躺在故土的怀抱中,再不分离。

1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祖母走后,祖父有事没事就绕着两棵梨树转,并对它们喃喃自语,只表现了祖父的孤独。

B.文章第⑦段从儿童视角写清明祭祖,饶有风趣。清明,本来就是怀念和游玩、逝去与新生共存的节气,这个特殊的节日,让我们一边追怀逝去的先人,一边感悟新发的生命。

C.文章最后写“梨花风起”时祖父与祖母合葬在一起,这样的结尾,虽有些悲情却是充满诗意。

D.文章语言优美,构思精巧,意蕴丰富。两棵梨树,凝结了一家四代人的情感。

11.作者为什么说“两颗梨树,很为我们赚回一些自尊”?(2分)

12. 结合语境,说说画线句子的妙处。(5分)

①被祖母用笤帚追着打。败家子啊,糟蹋啊,响雷要打头的啊! 祖母跺着小脚骂。

②单单是清明前后,它们一头一身的洁白,如瑶池仙子落凡尘,就足够吸人眼球。

13文中的梨树寄托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文章简要归纳。(4分)

14.文章以南宋诗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诗中的一句诗“梨花风起正清明”为题,有何作用?(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2分)

①面对烂漫春光,有人在“红杏枝头”品味春意,于“拂堤杨柳”陶醉春雾,有人却语竭词穷,停留在“哇”“超赞”的简单感叹。尽管众人眼中的景色不同,但网络语言风靡、文化内涵缺失的现象,不经意间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

②汉语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比如,单就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嘿嘿”“扑哧”等。可以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

③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且精确的修辞,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正如网友所说,“有时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索、饱满地说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一套固定句式或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④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等已有新的迅猛增加。与其说语言贫乏,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互联网时代争分夺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简洁的表达。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唾手可得,随手复制粘贴称得上高效。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新词句、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⑤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在一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时代,准确说出所思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词汇更有价值。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的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只有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经久不衰,造就语言的经典。

⑥身处网络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咬文嚼字”。一段时间以来,从教科书上的“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到“远上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诗词的古音讨论,如今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也空前复杂。在语言的吐故纳新中,倒映着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文化与生活的互动。如何对待语言、如何更好表达,其实也是如何善待文化、对待生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丰富的表达去认清自我、认识生活,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感悟过去、探索未来,语言的河流就会奔腾不息,交流与沟通就能心心相印。

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美好的春色,人们的表达是不尽相同的,这与人们驾驭语言的能力有较大关系。

B.76.5%的国人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不会使用修辞,更不会引用或是创作诗句。

C.虽然在表达时语言贫乏,但是从增量上来看,网络语言等已经有了新的迅猛增加。

D. 一些称谓之争及诗词的古音讨论,反映出如今语言生活的空前活跃和复杂。

16.作者怎样看待网络语言风靡这一现象,请简要概括。(6分)

17.如何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请简要概括(3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19题。 (10分)

(材料一) 汉字曾经历过多少“生死劫难” 黄德宽

①同龄或者更年长的古文字一个个消亡,汉字为什么独活到今天?从甲骨文迄今3000多年的历史中,汉字经历过多少“生死劫难”?今天汉字是否依然存在危机?

②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曾经历了三次重大困境和危机。

③第一次是构形困境、造字困境。按照甲骨文来看,早期的汉字是以形表意,客观上有一个物象,把这个物象描写下来造一个符号,就是所谓的象形字。但有很多符号实在没有办法画出来,古人想到两个解决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假借。思想的“想”造不出来,就用同音符号替代。第二个方法,就是用一个符号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再借一个符号来表示这个字的读音,把意义和声音合在一起就是形声造字法。

④造字困境突破以后,很快遇到了第二个困境,就是书写困境。早期的文字,形象性很强,书写效率低下。汉字又开始了它与时俱进的转型,小篆、隶书逐步出现,隶书又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

⑤19世纪,汉字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面临存亡危机。当时社会上的一些精英人物都支持拼音文字,废除太难学的汉字。同时,共产党人程秋白、吴玉章、林伯渠、萧三在苏联创造了一个拉丁化的字母方案。后来,因为战争的原因,文字问题被搁置。新中国成立,继续推动文字改革,提出了简化汉字、推行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大任务。3000多年来,汉字就这样突破了重重危机发展到令天,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典文字,成力中华文明的智慧象征。 (选自2019年第6期《今日文摘》,有删改)

(材料二)

(材料三) 从典籍中汲取自信力量 张凡

①最近,一档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的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广受欢迎,成为现象级文化亮点,并带动“典籍热潮”。

②中华典籍浩如烟海,是古人思想的宝藏,是先贤智慧的结晶。但提起古籍,人们的印象往往是晦涩难懂,导致部分典籍或高悬在象牙塔,或尘封在藏书馆。如何让经典不再“高冷”?《典籍里的中国》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以戏剧化的结构和影视化的表达对典籍进行了可视化、故事化、直观化的艺术转码。“百岁老人”伏生讲述自己一生舍命守护《尚书》的故事,宋应星与袁隆平实现跨越三百多年的握手,司马迁子承父志、著书立说……节目的创新演绎,为我们识读古籍经典、触摸中华文化打开了新的可能。

③《典籍里的中国》之所以动人,不仅在于其用视觉化的语言呈现典籍的“前世今生”,让我们直观了解一部部典籍的闪光故事、流转传承,它还将那些蕴含在古雅文字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将那些具有当代价值、时代意义的文化精髓展示出来,实现了知识的传播和中国文化精神传承的融汇。

④近年来,传统文化类节目成为荧屏上的一大亮点。从《典籍里的中国》让厚重典籍变得愉悦可亲,到《国家宝藏》用故事化演绎的手法讲述国宝文物背后的传奇;从《上新了!故宫》寻觅故宫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元素,到舞节目《唐宫夜宴》用秀逸的韵致的舞姿演绎大唐盛世的文化形象,这些节目无不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用符合当代人审美的表达方式与历史握手,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动于中国文化的弦歌不辍。

⑤中国人民历磨难而不屈、中华民族经考验而不衰,文化正是内在的密码。迈步新征程,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触模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精髓,不断开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我们的文化自信必将更加饱满,我们乘风破浪的勇气将更加昂扬。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4月6日版,有删改)

18.对(材料一)(材料三)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第①段连续使用问句,能起到引出说明话题、激发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的作用。

B.(材料一)第②段“汉字曾经历了三次重大困境和危机”一句中的“困境和危机”是并列短语,可以调换位置。

C.(材料三)第④段中“这些节目无不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一句用双重否定句突出强调了优秀传统文化是很多“亮点”节目取材的来源。

D.(材料三)第⑤段中“触摸中华文化脉络”这句话的含义是:了解中华文化的整体布局和发展轨迹。

19.阅读(材料二),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你的探究的结果。(3分)

20.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文化自信”的看法。(4分)

(六)名著阅读。(6分)

21.填空题。(2分)

(1)祥子到曹家拉包月,一天夜里,祥子拉曹先生回家,不小心撞到石头上,他和曹先生都摔伤了。曹先生并没有责怪他,曹家的女仆 打圆场,劝祥子留下了。

(2)《骆驼祥子》中祥子买的第一辆车被 抢走了;好不容易辛苦拉车攒下钱买的第三辆车因为置办丧事不得不卖掉了。

22.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4分)

A.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

B.祥子的车卖了!……祥子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楞楞磕磕的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作的是什么……想哭也哭不出。

A段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

B段中祥子“想哭也哭不出”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点赞,网络用语,表示“赞同”、“喜爱”。美好的生活遇见最美的事,或者最美的人,亦或是最美的情,最美的景总是让人忍不住想点赞。

可以是雨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以是书籍,增长见识,促进思考;可以是邓稼先,“两弹元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可以是买书的阿长,是善良的老王,是劝学的孙权,是爱国的木兰........ 认真学习,孝顺父母,点赞自己;团结互助,奉献爱心,点赞国人;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点赞运动健儿;发展变革,日新月异,点赞家乡;繁荣富强,中华复兴,点赞祖国……

请以《我为你点赞》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2021-2022七下语文期中答案

1①草树知春不久归 ②百般红紫斗芳菲 ③深林人不知 ④明月来相照 ⑤此夜曲中闻折柳 ⑥何人不起故园情 ⑦不闻爷娘唤女声 ⑧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9朔气传金柝, 10寒光照铁衣

2B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

(1)①B ②B

(2)甲 B 乙 A

(3)C

4.B

5.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译文: 楚国有个叫养由基的人,善于射箭;在离柳树叶子百步远的地方射柳叶,百发百中。旁边的人都说好。有一个人评价道:“善于射箭,可以教他射箭的了。”养由基说:“大家都说好,您却说可以教我射箭,您怎么不像我一样也来射柳叶(试试)?” 那人说:“我不能教你左手操弓右手把箭(的方法)。但是射柳叶吗,百发百中,但若不懂得适可而止,等一下,弓斜点箭弯点,有一发没有射中,那就前功尽弃了啊!”

6点头 怎么 气愤的样子 凭、靠 好 距离

7.A

8.(1)慢慢地用勺子舀油滴入葫芦

(2)别人看了我射箭后都说好,你竟然说可以教我射箭,你为什么不代替我去射百步之远的柳叶呢?

9.【甲】文揭示“熟能生巧”的道理;【乙】文揭示“劳逸结合”的道理。(意思相近即可)

10.A

11【答案】果实成熟时,逗引得村里孩子围着它们玩耍。

清明前后,圣洁的梨花让人敬畏,让我们家骄傲。

12【答案】①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祖母对“我们”糟踢还没成熟木梨行为十分生气的情态,写祖母爱惜梨树,表现祖母对婆老太的怀念。
②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梨花美得圣洁,表现“我们"家拥有梨花而骄傲的心理。

13【答案】①梨树寄托了祖父对祖母的深切怀念;②梨树寄托了祖母对“我”的疼爱;③梨树曾记载着祖母对婆老太孝顺的故事,和祖母对婆老太的深切怀念;④“梨花风起”曾给“我”家带来自尊,也给“我”童年留下美好的记忆,因此蕴含着“我”对童年的怀念;⑤梨树寄托了“我”对祖母、祖父的深切怀念;⑥梨树和满树梨花是绵绵不断的亲情和爱的象征。(4分,回答一点给1分,回答4点给4分。)

14【答案】①点明了清明的节候特征,使文章充满了诗意美。②概括了文章的主要事件。③是贯穿全文的物化线索。④含蓄地表现了怀念亲人这一主题。(借物寄情,表现了丰富的意蕴。(每点2分,答出3点给满分)

15 .A或 B

16.①影响日常交际与表达。②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阻止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③为语言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17. ①要直面内心感受,差异化表达。②咬文嚼字,吐故纳新。③表达要丰富,创新与守正要结合。

18.B

19.[示例]国民阅读形式多样化,半数国人倾向于纸质阅读,并从主观上能认识到自己的阅读量少。 

20.(1)目前国民阅读阅读量少;(2)3000多年来,汉字突破重重危机,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典文字,成为中华文明的智慧象征;阅读经典,从经典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3)央视的诗词大会,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4)所以我们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从中国历史故事和文化中发掘精神财富,汲取中华文化精髓,不断开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这样我们的文化自信必将更加饱满。

21.高妈,大兵

22.①. A 祥子因买上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高兴得要哭

②. B祥子因为给虎妞办丧事而卖车,难受得哭不出来

梦见一只大鸟飞到自己面前,梦见一只鸟飞到我手上不走了(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