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派是正确还是错误,中国托派主要观点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9 05:52:17

*曾说中国红军有两个总司令,一个是武司令朱德同志,另一个则是弃医从文的文司令鲁迅先生。要知道民国时期文人才子辈出,为何只有鲁迅先生让*情有独钟?他又为中国革命做了些什么呢?

提起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举动以及对革命的贡献,还要从他的成长经历说起。

1881年,鲁迅先生出生在浙江绍兴,此时的中国封建统治日益腐朽、中华民族更是饱受屈辱,人民生活无比艰难,鲁迅先生也不例外,在鲁迅先生12岁的这年冬天,父亲一病不起,家道因此中落,鲁迅先生每天都要去药店给父亲拿药,希望可以治好父亲的病。

然而事与愿违,三年后父亲因病撒手人寰,年仅37岁。对于鲁迅一家来说,生活更加艰辛,鲁迅也因此备感世态炎凉。

托派是正确还是错误,中国托派主要观点(1)

青年时期的鲁迅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鲁迅先生一心向学,曾进入矿路学堂进行学习,在众多书籍中,鲁迅先生最爱读的是哲学类和文学类,对人性和“国民性”问题非常关注,毫无疑问,这些文学作品为他以后的非凡举动奠定了基础。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逐渐接触到了许多西方的科学技术,其中就包括生理学和医学,吸引了许多青年人的兴趣,其中就包括鲁迅。

鲁迅先生的父亲在离世前不仅饱受痛苦,还遇到了许多庸医,给父亲开的全是稀奇古怪的药方,什么陈仓三年的老米,霜打三年的萝卜,甚至是一对蟋蟀,不仅折腾了家人的精力,掏空了仅剩的钱财,最后还把父亲“治死”。对于这些庸医,鲁迅先生深恶痛绝,为了治疗和父亲一样痛苦的病人,减少这种悲剧,鲁迅先生决心学医

1904年9月,鲁迅先生远赴日本,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知识,希望能够学有所成,有朝一日可以医治病人,但一部“日俄战争教育片”却让鲁迅先生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1906年1月的一个课间,教室里播放了一部日俄战争的幻灯片,其中有一张是日本士兵正要砍下中国人的头颅,周围竟有一群中国人饶有兴致的看,鲁迅先生不禁联想到了国人的麻木不仁。

托派是正确还是错误,中国托派主要观点(2)

侵华日军

在当时的中国,革命党人英勇无畏,为了中国抛头颅洒热血,而无数民众却逐渐习惯了这个人命卑贱如蝼蚁的时代,只要死的不是跟自己沾亲带故的人,就会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态进行围观,这样的情景实在是令人不寒而栗。

学好了医术,固然可以救死扶伤,但治好了肉体上的病痛又能怎样呢?即使恢复了健康,这些民众依然麻木愚昧,只是毫无用处的看客而已,对于国家和社会又有什么益处?鲁迅先生突然明白自己的第一要务并不是学医,而是搞好文学,通过文学改变民众的精神,医治民众的思想,这样才能拯救这个社会和国家。

说干就干,决定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立即着手进行文艺著作的翻译和外语的学习,积蓄力量,图谋解救国民的思想。

当时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个眼神坚毅的青年在随后的中国革命中震惊了无数人,也唤醒了无数人。

革命急先锋

12年前,鲁迅先生决心放弃医学,转投文学,从此执笔为刃,与封建愚昧不共戴天,成了一位勇猛无比的斗士。12年后,鲁迅先生成为了《新青年》的一名编委,不久之后发表了我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从此正式开始了和封建主义之间的战斗。在这个战斗的过程中,鲁迅先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战友,就连*都对他情有独钟。

托派是正确还是错误,中国托派主要观点(3)

狂人日记

鲁迅先生逝世一周年时,*在陕北公学专门进行了一次演讲纪念鲁迅先生,称赞鲁迅先生:“不仅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更是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中国革命很大的助力”,在民国多如牛毛的文人里,只有鲁迅先生被*称赞为“革命急先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之所以对鲁迅先生有着这么高的评价是基于鲁迅先生在中国革命中展现出来的一些过人之处

被*称为“党外布尔什维克”的鲁迅先生从未加入中国共产党,却总能做到实事求是和脚踏实地,也正是这种精神让鲁迅先生在革命的过程中保持头脑清醒,杜绝思想上的跑偏,并对革命运动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斗争和改正。

在我党左倾教条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不论是翟秋白同志还是王明同志,都在“左倾”的错误路线上越走越远,没有做到实事求是,对国情也不甚明了,党和红军因此蒙受了惨重损失。而“左倾”错误不仅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中国现代文学和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危害。

托派是正确还是错误,中国托派主要观点(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