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派是正确还是错误,中国托派主要观点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9 05:52:17

鲁迅先生在演讲时

在这一严峻形势下,长期对社会进行观察和实践的鲁迅先生迅速认识到了“左倾”的错误,并对左倾观点进行了批判,对中国革命的顺利进行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曾评价鲁迅先生“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远,看得真”,鲁迅先生的这种政治远见,体现在很多方面。

其一,对中国共产党和*的认可和热爱

十月革命后,马列主义传入中国,鲁迅先生进行了认真学习,随着革命的发展,鲁迅先生认定领导中国革命的核心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另外鲁迅先生还坚定地站在*这边,这种举动在当时的非党知识分子中是绝无仅有的。

其二,坚定拥护无产阶级革命

鲁迅先生对无产阶级革命非常信任,抱有必胜的信心,因此和无产阶级并肩战斗,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除了能预见正面的革命形势,鲁迅先生对革命即将遭遇的挫折也有着自己的政治远见,比如鲁迅先生认为北洋军阀的反动本性不会改变,国民党反动派会颠覆国民革命以及托派会沦为汉奸组织等等。

托派是正确还是错误,中国托派主要观点(5)

鲁迅先生

事实证明,鲁迅先生的这些政治远见完全是正确的,这也是他能成为中国文化革命伟人的重要原因。

鲁迅先生自弃医从文之后,就坚定地迈上了反封建、反愚昧的道路,也因此成了许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但鲁迅先生毫不畏惧,反而越战越勇,不屈不挠地和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作斗争,是一位真正的勇士。

总而言之,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虽然有学识,但在“民族大义”和“私德”上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鲁迅先生凭借着自己坚定的立场,多方面的过人之处以及对革命的巨大贡献脱颖而出,堪称“现代中国的圣人”,也因此收获了*的高度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先生和*从未谋面,但两个人却神交已久,结下了特殊的友谊,那么两个人在革命的道路上究竟有着怎样的交往呢?他们之间的特殊友谊又是怎么产生的?

素未谋面,神交已久

都说英雄之间惺惺相惜,即使素未谋面,也能心意相通,*和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是弃医从文的文学家,一个是领导武装斗争的革命家,两个人虽然从未见过面,但为国为民的坚定立场却让两人神交已久。那么两人具体是如何交往的呢?

托派是正确还是错误,中国托派主要观点(6)

*

在革命的进程中,鲁迅先生一直对*充满敬佩,1931年10月曾向茅盾同志等人打听*的情况,当得知*等人在反围剿斗争中取得了辉煌战绩,当即就表示非常佩服。

*的诗词,鲁迅先生也一一读过,曾向冯雪峰同志笑称诗词里的气概堪比“山大王”,一直以“山大王”自居的*闻言自然格外开心,饶有兴致地拉着冯雪峰同志谈论起了鲁迅先生。两人通过冯雪峰同志对彼此都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不知不觉竟成了互相牵挂的知己。

1935年10月,*等人顺利冲破蒋军的围追堵截到达陕北,得知消息的鲁迅先生分外开心,借写诗抒发对友人的牵挂,随后更是抱病给*等人发了祝贺信。

或许是遗憾两人没能好好地见上一面,鲁迅先生也只能送些礼物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意,1936年4月,鲁迅先生托冯雪峰同志给*和周总理捎去了书和火腿。

都说礼轻情意重,对于鲁迅先生的这份深情厚谊,*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但没想到直到鲁迅先生离世两人也没能见上面。

托派是正确还是错误,中国托派主要观点(7)

鲁迅先生葬礼

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享年55岁,接到这一噩耗的*悲痛不已,立即提议中共中央发表了对鲁迅先生的追悼文件,随后更是亲自为鲁迅先生举行了逝世一周年的大会,并发表讲话,借此传达着对这位革命友人的敬佩和深深的思念。

对于*来说,鲁迅先生的去世是格外令人惋惜的,不论是人格还是思想,鲁迅先生都是难得的圣人。然而斯人已逝,*唯一能做的也只是将鲁迅先生铭记在心,时常读一读鲁迅先生的著作,似乎这样就能感知到友人彼时的心境。

*对鲁迅先生著作的喜爱是出了名的,自己走到哪就把鲁迅先生所著的《鲁迅全集》拿到哪,纵使炮火轰鸣,戎马不断也好好地保存着它,时常拿出来看一看,就连访问时都不忘带几本。

1949年12月,*首次赴苏联访问,饭前也不忘拿出书来读,甚至连吃饭都顾不上,听见工作人员的催促,*笑着说:“我就爱看鲁迅的书,我们的心意息息相通,我在延安的时候夜读他的书,经常忘了睡觉”。

托派是正确还是错误,中国托派主要观点(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