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的原著和作者亚利桑德罗·巴里克
这两个同名故事都强调了新世纪的来临,都想表达世纪之交人和社会的剧变。
但《海上钢琴师》整体用了反衬的手法,以一个不想追求改变的奇人——海上钢琴师“1900”去反衬整个人类,反衬整个时代。
那么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世界和人类到底发生了什么剧变呢?
最深层的变化就是从十九世纪晚期开始到二十世纪初发展到巅峰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这段时间与美国的“镀金时代”重合,是美国历史上工业与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同时也是美国历史上对金钱财富追求毫无原则的时代。
由于美国经济腾飞,大型工业资本主义、铁路建设和西部土地开垦需要大量劳动力,以及美国对自己国家自由民主形象的宣传,仿佛来到这里就能获得自由和财富,改变命运。
所以那时美国对欧洲移民,尤其是东南欧的剩余劳动力产生很大吸引力。
反映美国对欧洲移民吸引力的漫画
再加上像电影中“弗吉尼亚号”那样的超大型蒸汽船的出现,运输效率大大提升。
在1850年-1930年间出现了美国历史上第三次影响深远的移民潮。
电影中反复出现“弗吉尼亚号”上第一个看到自由女神的乘客大喊“美国!”的情节就是这段移民潮的一个集中缩影。
来自世界各地的乘客(以欧洲为主),尤其是社会底层,把美国当作一个遍地黄金、改变命运、充满机遇的国度。
在电影主要时间线1900年后,从欧洲前往美国的移民被称作“新移民”(New immigration)。
他们主要是东南欧因农业改革、贫困和迫害等因素而形成的剩余劳动力,这些移民主体来自意大利、希腊、匈牙利和波兰等国,其中意大利移民的数量在1910年代达到峰值。
这也就是为什么托纳多雷导演要反复强调乘客看到自由女神时的那种仪式感,是他作为一个意大利导演对曾经意大利移民美国潮的表达和追思。
这些移民乘船经过自由女神像后,迎接他们的就是著名的移民检查站埃利斯岛。
美国历史上地位重要的移民检查站埃利斯岛
根据美国移民历史资料统计,在1900年到1924年,也就是电影中1900从婴儿长大成为海上钢琴师这段时间,埃利斯岛就处理了大约1200万移民,而其中近一半都来自意大利。
一档美国历史栏目统计,美国现在40%的人口都能追溯到这些经过埃利斯岛检查站来的移民。
电影把移民潮的历史背景巧妙融入剧情。
这些前往美国追求世俗财富的庞大“俗人”群体和毫不在意金钱和地位的主角1900,形成了影片想讨论的第一个抽象议题,也就是有限与无限。